公元75年,东汉朝廷内正对一场“救援行动”展开激烈的辩论。此时距离洛阳万里之遥的西域,三百多名汉军正面对数万匈奴铁骑的进攻,已坚守孤城长达一年之久。救还是不救?救,得不偿失为了救那些大概率已经战死的士兵,派大军万里远征,朝廷要花很多很多的钱,更要死很多很多的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司徒鲍昱大声质问:“我大汉难道要置自己的子民,自己的英雄不顾吗?”就算西域只有一个汉兵活着,也要派人去救。这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国民态度的问题。最终东汉朝廷决定启动救援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6年正月东汉朝廷出兵7000人救援,汉军西出玉门,前往救援。汉军千里奔袭顶风冒雪,以雷霆之势,大败匈奴,斩首三千八百级。柳中城成功解围,而此时耿恭所部任然在天山北部的疏勒城坚守,要前往救援耿恭所部就必须翻越天山,然而此时天山,大雪封山,狂风怒号。最终汉军决定分兵两千,翻越天山前往救援。当援军抵达疏勒城时,城中的汉军仅剩2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中的汉军饥寒交迫,衣衫褴褛,手中却依旧紧紧地握着兵器,没有人知道他们是靠着怎样的疯狂与顽强,坚持下来。他们是如何以区区三百人的力量,一次次击退了数万匈奴铁骑的猛烈进攻。如何冒雨奇袭大败匈奴铁骑,如何在粮草消耗殆尽之际,凿山为井,吃胡胬肉,饮匈奴血。之后耿恭所部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了十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千年过去了,玉门关早已湮没在了黄沙之中,我们也总是在选择性的遗忘那些为名族献身的英雄,然而改变历史从来都不是那些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那些人,而是那一个个负重前行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