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都有着“阴阳”之说,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分家,是相互的、统一的关系,比如:男女,男为阳,女为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之说。常说的“阴阳失调”、“阴盛阳衰”等,一旦失去了平衡就会出问题,所以古人很是讲究“阴阳协调”的这样平衡关系。

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中国城市名中有很多带“阳”字的城市名,而带“阴”字却是少见,难道在城市取名的时候就没有人注意这一点?这是故意为之,还是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讲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有哪些城市地名名中带“阳”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安阳、信阳、洛阳、南阳、濮阳,另外还有:正阳、汝阳、沁阳、原阳、舞阳等等,细说一下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湖南省:岳阳、衡阳、宜阳、邵阳……

四川省:绵阳、资阳、德阳……

……

据统计中国带“阳”字的地名,一共有117个,这其中:地级市21个,县级市16、区19个、县61个(还不包括港澳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中国的这些城市取名偏爱“阳”,那“阴”字就用得少,难道就不怕“阴阳失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古人在给城市取名是一般遵守着: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比如上文提到的洛阳,就是在洛水的北边;衡阳,就是在衡山的南边;绵阳,就是在绵山的南边。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这样一说,顿时茅塞顿开。

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又是怎么定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所以我们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是从东边升起,经过南方,最后由西方落下。这样一来,山的南边就会日照时间长,这就叫作“阳坡”;而山的北面就得不到充足的日照,所以叫“阴坡”。

中国阴阳概括中一般把“日”为阳,“月”为阴;“干”为阳,“湿”为阴。

当然中国的地势大家也知道,是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变低。河流在流动的时候一般会倾向低处,也就是向着东南方向流动,这一点可以看看长江和黄河的流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就导致河岸的南边更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河岸南边湿北边干的现象,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这样给大家一解释,估计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然,在中国城市取名中有没有带“阴”字的呢?其实也有,比如江苏省的江阴、河南省的汤阴、山东省的平阴等。

但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名中带“阳”字要比带“阴”字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