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腾讯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0年Q3腾讯营收1254.47亿亿同比增长29%,净利润(Non-IFRS)323.03亿同比增长32%,高于市场预期。

其实,关注互联网大厂会不会赚钱已经不是主流了,大家更期望看到的是,大厂们都在干些什么?

腾讯斥巨资办科学周到奖励科学家1.5亿奖金

在腾讯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前,腾讯早已花巨资举办了无关商业的科学周,并且连续抢占流量数日,这正是把腾讯企业文化里向往科学的那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被许多人忽视的。

在今年腾讯举办的科学周里,包括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 、为巴西截瘫少年接上“机械战甲”脑机接口权威专家Miguel Nicolelis、钟南山、张宏文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将共同出席。

科学周的各种活动同样精彩,科学WE大会分享关于地外生命、脑机结合、人造皮肤、器官复刻等科学话题;此外还有X-Talk和医学ME大会,则会分别邀请对应领域的顶级专家参会,交流经验,分享观点,为年轻人和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科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的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科学探索奖颁奖,这是基于腾讯基金会2018年就投入10亿元发起的科学探索奖,这个奖项每年分别奖励50位青年科学家300万元人民币,激励青年人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科学探索奖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本身的民间性,这个奖项不是奖励科技成果,也不去区分科学家的出身和工作单位,而是要选择最有潜力,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青年科学家。

让人惊喜的是,通过这两年科学探索奖的举办,科学家成为聚光灯下的人。他们的成长故事,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朋友圈刷屏,微博、知乎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代的顶流,本就应该是这些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家。

科技强国绝不是说说而已,产品、技术、科普一个都不能少

科技强国绝不是说说而已,产品、技术、科普一个都不能少

2019年5月,马化腾在朋友圈转发一篇关于腾讯优图助力警方寻回被拐儿童的文章时表示,“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马化腾的这条朋友圈,也成为腾讯愿景与使命升级的正式官宣。

关于“科技向善”,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去做一些善意、有温度的事情。“科技向善”可以分解为两个层面,首先是要推动科技的发展,然后是善用科技。

一直以来,腾讯自身就一直以创新科技为己任,除了在内部成立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5G、安全、多媒体等诸多前沿科学实验室以外,腾讯投资扶持了包括晶泰科技、六分科技、UBTech、硅基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带动中国企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也扩大了中国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在今年的科学周上,观众除了像往年一样了解到前沿研究,还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医学的知识,同时还能边听脱口秀边接受科学科普,毋庸置疑,这在疫情当下,这些则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生活。

腾讯科学周让更多人看见不远的未来,并通过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社会难题。而且腾讯也一直用自己的产品,将中国技术辐射到全球,影响了许多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73岁的迈克尔·莱维特在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时说:"我是中国科技产品的头号粉丝。我喜欢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滴滴等。在中国,甚至不需要会说中文,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中国的科技能够走向世界,也应该走向世界。"

其实,互联网大厂们赚钱能力多少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关注他们都在怎么花钱或许更有意思。能赚会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