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中食武汉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以下简称“中食冷库”)进行了新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进行冷冻食品检测,发现从青岛黄岛海关进口的三份冷冻无骨牛肉臀部核心外包装样品均呈阳性。

11月9日,海关总署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与交通运输部,卫生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预防和预防工作计划》。进口冷链食品的全面消毒。”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中猪肉占主要部分。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就猪肉进口而言,从欧洲地区进口的猪肉仍占主导地位。今年1至9月,中国从欧洲的猪肉进口同比增长了107.3%。

武汉发现3份巴西进口牛肉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

11月12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向“中国食品武汉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中央储备肉冷库”发布报告。 (以下简称“中国食品冷库”)按照武汉市“进口冷链食品全覆盖检测”的要求。 )测试冷冻食品中的新冠状病毒核酸,发现从青岛黄岛海关进口的三份进口冷冻无骨牛臀肉和里脊核心外包装样品均为阳性。市区总部迅速采取了紧急措施,例如货物存放,人员检查和隔离,地点消除,隔夜采样以及对冷藏库外环境和人员的核酸测试以及同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了全面的冷链冷冻产品淘汰计划

11月9日,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海关总署与交通运输部,卫生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研究制定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和全面消毒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规划》要求,在做好进口新冠状病毒冷链食品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新冠状病毒的消毒作用,有效预防新冠状肺炎的流行。通过进口的冷链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下同)进口,同时,不能提供消毒证书的进口冷链食品也不能在市场上销售。运输进口冷链食品时,承运人不得打开容器。

国家医学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王桂强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新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物品传播的可能性已经确定。 。在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的进口风险时,首先要做的是在海关一级,对海关进行良好的控制,并采取后续的防疫措施,将防疫措施扩展到人与物体的预防阶段。

许多进口的冷链冷冻产品检测到新的冠状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在我国市场流通的冷链食物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风险非常低。甘军摄

青岛在冷链物流环节中发现两例无症状感染后,天津也在冷链物流环节中发现了本地确诊病例。 11月8日,天津在一次防疫新闻发布会上通知了当地新确诊的病例,天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就在11月7日的前一天,太原市在对进口的冷链食品进行抽样测试的过程中,从天津港出售给太原的印度制造的冷冻带鱼样品中发现了新的冠状病毒核酸的阳性试验。

从冷链物流环节检测到阳性的新冠状病毒并非偶然。根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20多起相关事件,其中大多数阳性样本是厄瓜多尔冷冻南美白对虾。自8月以来,冷冻鸡翅,冷冻去骨牛肉和冷冻章鱼已逐渐出现在名单上,地理资源涵盖巴西,挪威,俄罗斯,印度和其他国家。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发生的冠状肺炎流行进行的可追溯性调查中,从工人携带的进口冷冻鳕鱼阳性样本中检测并分离出活病毒。这是首次在冷链食品的外包装上分离出活的新冠状病毒,而且已经证实与新冠状病毒污染的外包装接触会引起感染。为此,许多行业专家表示,预防和控制“物”也应成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主任梁宗良说,多次在进口海鲜等冷冻食品中检测到新的冠状病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严重影响。外国流行病,冷冻海产品的加工容易受到污染。有关。 “冷冻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环境中,环境温度越低,病毒储存时间越长,因此很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或其包装中发现新的冠状病毒。”

此前,全球健康药物研究与发展中心疾病生物学副主任徐有农博士在接受《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该病毒可以在低温环境下长期生存(低于零下)。 20摄氏度)。如果肉类的等待温度为摄氏零下80度,则附着在其表面的病毒可以存活至少半年。如果相关从业人员接触这些肉类产品,它们可能会导致慢性感染,并导致病毒在潜伏期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包装上有病毒,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冷链食品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风险非常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现有的研究和预防实践表明,新的冠心病不是食源性疾病,也没有发现因进食引起的感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因接触受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引起消费者感染的病例,中国消费者的感染风险极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部门协作,全面淘汰

实际上,在较早的时候,海关部门正在将预防和控制边界向前推进。 6月17日和6月21日,由于新的冠状肺炎的群发感染,中国海关分别暂停了德国和美国两家屠宰公司向中国的产品出口。

9月11日,海关总署还发布了《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关于对国外生产进口具有正新核酸的正核酸的冷链食品进行紧急预防的公告》) )”。将冷链食品出口到中国或其包装产品对新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的生产公司将受到相应的暂停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也有一种检测进口冷冻食品中新冠状病毒的方法。以前,海关部门没有相关的检测项目,并根据流行病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调整。这次,从国务院的层面来看,让各部门合作开展防疫工作,不仅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还明确了港口,冷链运输,进出港,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加强防疫工作,也避免了职责不清的情况发生。

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了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当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实施该地区的预防性和全面消毒,并实现整个闭环控制过程的可追溯性。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将新冠状病毒进口的风险降到最低。

明确海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负责进口冷链食品中新冠状病毒的监测和检测,并组织和指导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和海关查验现场经营者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容器的内壁和在港口环节选择的货物的外部。包装的预防和全面消毒处理。

运输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进口冷链食品运输企业履行运输环节的主要职责,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严格检查国内运输环节进口冷链食品的清关文件,并实施消毒。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的生产,一线员工的人身保护措施。

卫生部门负责总结和分析新冠状病毒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核酸检测结果,研究和判断新冠状病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的风险,并进行指导,评估和检查。预防性全面消毒措施;市场监督部门负责现场检查和检查。要求提供门票和证明,并敦促市场经营者,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求为无毒品实体签发的进口冷链食品消毒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冷链商品从业人员也是重点。从青岛冷链食品包装中分离出活病毒是实验室外首次发现,在特殊的冷链运输条件下,新的冠状病毒可以长期生存。跨境输入的可能性。在某些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的病毒可能会感染易感接触,而没有有效的保护,感染风险的人主要是冷链物品的雇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与可能受新冠状病毒污染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例如从事冷链产品处理,加工和销售的行业从业人员,应增加他们的数量。做好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请勿脱去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且在洗手和消毒之前不要触摸您的嘴,鼻子和眼睛。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并消毒,并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同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一中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一直强调,从流行病的经验教训,可以改变流行病的被动状况。在防疫方面,必须向前推进防疫壁垒,而且目标对象是动物从业者。 ,包括那些出售动物,饲养动物,贸易动物,兽医专业人士,农民和牧民的人都是高风险群体。

今年中国从欧洲的猪肉进口量翻了一番

欧洲对中国的猪肉出口正在增长

11月9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展馆中,西班牙猪肉联盟在中国促进项目负责人帕勃罗·格拉西亚(Pablo Gracia)表示,今年1月至8月,西班牙共出口了77万吨猪肉。到中国。同比增长率高达11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中猪肉占主要部分。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就猪肉进口而言,从欧洲地区进口的猪肉仍占主导地位。今年1至9月,中国从欧洲的猪肉进口同比增长了107.3%。

近年来,西班牙已成为欧洲向中国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德国,法国,丹麦和荷兰。帕勃罗说,西班牙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年产量约460万吨。

帕勃罗说,目前,西班牙对华猪肉出口约占总出口的40%。 2019年,西班牙向中国出口了66万吨猪肉,刷新了历史记录。

关于新的冠状肺炎疫情是否对猪肉出口产生影响,帕勃罗说,中国是西班牙猪肉出口的重要市场。截至目前,西班牙对中国的猪肉出口今年已打破纪录,比上年翻了一番。如果没有流行病,影响应该增加,但是不会太快。

法国猪肉联盟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孟凡也表示,中国目前是法国向欧盟以外国家出口猪肉的最大客户。在过去的七年中,法国对中国的猪肉年出口量翻了一番,从70吨增加到80,000吨,到目前的15万吨增加到60,000吨,约占法国猪肉总产量的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凡还介绍说,法国猪肉的年产量约为230万吨。与丹麦和其他猪肉出口国相比,法国猪肉市场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并且不会盲目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迅速扩大其出口份额。法国寻求稳定。与长期合作关系。

孟凡还表示,目前对华出口份额翻了一番,而法国生猪存量保持不变。这很好地证明了两国之间商业合作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法国工业的对外贸易像中国市场一样继续倾斜。 “这次我们公司不能来中国,但我们的行业协会将继续支持CIIE,与去年相比,展位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孟凡也说。

资料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