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车企竞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产对决,二是产品比拼。】

出品:驼峰财经

作者:雷鸣

从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的那一刻起,恒大从未掩饰过自己造车的决心和“野心”。

近日,恒驰车标高调亮相,车标中那个威武的狮子头,似乎传达出恒大在造车这事上想要“傲视全球”的“出圈”意图。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也在前不久全面启动试生产。这意味着,经历了大约两年的布局后,恒驰量产进入倒计时。

只是,造车并不容易。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已然巨头林立,硝烟弥漫,不仅有蔚来、小鹏、理想等正在崛起的本土品牌,也有特斯拉这条来势汹汹的外来“鲶鱼”。

在竞争激烈的造车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恒大跨界造车能顺利“出圈”吗?

上海、广州两基地启动试生产

近日,恒大汽车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全面启动试生产,恒驰汽车的量产进入倒计时。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程和发展态势来看,如果说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前期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接下来的竞争重点是智能化,智能科技才是汽车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恒大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的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智能化程度究竟如何?

据了解,这两大基地都是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并采用德国舒勒、库卡、杜尔、日本发那科等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广州基地配备2545台智能机器人,在多个关键流程实现100%自动化率,车身车间甚至做到“黑灯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基地全面投产后,可实现“每分钟产1辆车”。

而近日一段备受关注的视频也展示了恒大汽车生产基地的科技含量。比如在车身车间,“钢铁侠”们挥舞着“铁臂”精确地执行点焊、铆接、胶合等工序。

如何从“一穷二白”到“六车齐发”

“我们造车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有经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所以我们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车企不一样的造车路”。

这是2019年11月在恒大汽车战略峰会上,许家印首度阐述恒大造车逻辑时说的一句话。

据许家印介绍,恒大正是凭借一条与众不同的造车路,才在技术、品质、成本、量产、渠道等方面打通产业链,并构筑起“护城河”。

从“一穷二白”到“六车齐发”,恒大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具体来看,这条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量产;三是市场。

技术是造车的核心,也是决定车企成败的关键,在许家印看来,恒大在造车方面要实现核心技术领先,“只能通过买买买,买不过来的技术,我们就要合作”。

为此,恒大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合作,在电池、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整车制造等各领域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级核心技术。

以FEV和BENTELER研发的3.0底盘架构为例,恒大可在这个底盘上研发十几款甚至上百款车型,不仅缩短了研发周期,还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光有核心技术还不够,新能源汽车涉及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链等众多领域,这需要企业通过拓展国际化合作整合资源,建立系统性优势。

去年,许家印率高管全球奔波,足迹遍布23个国家、47个城市。如今,在恒大的造车“梦之队”里有MAGNA、EDAG、FEV、AVL等全球多家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有Andre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等15位全球顶尖造型设计大师,还有博世、大陆、采埃孚等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

正是通过“买买买”、“合合合”,恒大实现“以资本换技术”、“以技术换时间”,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才能确保抢占市场先机。

在量产层面,恒大在全球布局多个先进的生产基地,计划2025年前实现100万辆/年产销量。

业内人士指出,恒大此举能够确保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及品质大幅提升,同时规模化生产则可以大幅降低管理、销售费用以及零配件成本。

那么,作为最终产品的恒驰将如何向市场铺开?在渠道方面,恒大正快速筹建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

这三大中心主要包括36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1600个恒驰销售中心、3000个自建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构建最强大的销售及售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造车能否“出圈”

众所周知,造车不易,造新能源车更不容易。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巨头林立,竞争激烈,不仅有蔚来、小鹏、理想等正在崛起的本土品牌,也有特斯拉这条来势汹汹的外来“鲶鱼”。

2020年的特斯拉快马加鞭,在汽车界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市值突破3万亿港元,将丰田等百年车企远远抛在身后。

蔚来汽车也表现强势,凭借旗下蔚来ES6,蔚来EC6,蔚来ES8三款车型所构成的SUV矩阵,在10月共计交付5055台,占据了业内交付量的榜首位置。

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也表现抢眼,今年相继跨过万辆交付的门槛。

在竞争激烈的造车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恒大跨界造车能顺利“出圈”吗?

恒大一直对标特斯拉,但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来者和追赶者,是否能超越特斯拉呢?

新能源车企竞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产对决,二是产品比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量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即便是龙头特斯拉,也几乎每款车都经历过“产能地狱”,蔚来则依赖于代工模式才能实现量产。

早在布局之初,恒大汽车便在上海、广州等地布局多个汽车生产基地,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年产能约100万辆,2035年前达500万辆。

此外,所有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集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与工艺于一身,实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

以上海、广州基地为例,共配备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采用德国舒勒、库卡、杜尔、日本发那科等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20万辆,即便未来进一步扩大产能,也难比恒大在国内产能的大手笔布局,这也说明,恒驰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除了量产对决,产品比拼也是关键。谁能赢得市场,最终还是产品说了算。

据了解,今年8月发布的六款恒驰均由全球顶级造型大师操刀设计,且均按豪车标准打造,代表了世界汽车造型设计的最高水准,让外界看到恒大超越特斯拉的产品力。

以定位相近的恒驰1与特斯拉Model S为例,恒驰1无论是3.15米轴距、穹顶式玻璃车顶还是优雅溜背式造型,在造型与豪华感上均明显优于特斯拉Model 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运作也为恒大汽车助力。恒大汽车此前已成功引入“二马”及滴滴等巨头40亿港元投资,并正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如果上市成功,资本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而更好地用于产品研发及量产。

最近,资本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很火,11月12日晚间,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又迎“狂欢夜”。当晚美股开盘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大幅飙升,至收盘分别大涨33%、27%、12%。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股价均已大涨,蔚来股价已猛涨11倍;小鹏、理想年内涨幅也分别达198%、176%;而“一哥”特斯拉股价也飙升5倍,稳坐行业龙头。

而恒大汽车目前市值仅约2100亿港元,不足特斯拉的1/14,上涨空间极具想象力。

对于跨界造车的企业来说,还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但恒大汽车从“六车齐发”,到车标、命名体系的公布,再到基地试生产,其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正不断提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