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蛋蛋

作者▎李佳蔓

2008年,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难题,但是银行本着谨慎态度,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于是就催生了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以纯信用为着力点,只贷款给中小企业,马云甚至大声疾呼:“超过20万的贷款,我们不涉及。”

这就是马云说的不走银行的“当铺思维”?也就是,如果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资产,可以变卖资产渡过难关,何必寄希望于借款。

马云不希望自己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因此马云说不希望监管层扼杀创新。如果说信用贷款涉及创新,大概就是淘宝和支付宝这个大平台独有的数据支撑,但是,也谈不上高科技创新。

如果一开始并没有错的事情,为何走到现在仿佛有那么一点不受控制了呢?

那么,蚂蚁金服是怎么以蚂蚁的队形,行进在大游轮上,最后看不到危险?

远在2013年,浙江省严禁一切民间借贷,马云就到重庆开办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一家花呗,一家借呗。

这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金,合起来有30亿,却以1比2的杠杆,从银行那里借了60亿,形成90亿的资金池。

随后,蚂蚁集团把手里的钱都贷出去,将这一大批贷款合同做成ABS资产包,卖给别人,收回本金,循环往复。

短短三年,蚂蚁集团用ABS循环融资了40多次,形成了3000多亿的放贷规模,然而本金只有最开始的30亿。

2018年以后,蚂蚁集团的杠杆有所收敛,但依旧庞大。按照蚂蚁集团的上市财报,其放贷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了1.8万亿,但本金仅360亿,本金率约2%。

蚂蚁原来一直标榜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但它的主营业务是小额放贷,如果是小额放贷,规定是自有资金必须百分之三十。

而蚂蚁集团通过大数据,对信用良好的人进行无抵押贷款,收取14%-18%的高额利息。银行收取5%-6%的融资利息,但花呗和借呗的利率,高达14%-18%。

至于信用良好,不可否认,蚂蚁金服花了大量的技术以及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情,可也有消费者戏谑说,自己一共在淘宝消费1万左右,可是蚂蚁却给了5万的临时额度。

而以后的蚂蚁金服,如同电池的正极直接接到负极,电流已经越来越大,仿佛会因为周转太快而起火燃烧。在电路中,需要在正负极之间加上负载,比如一个灯泡,一个电极,降低电流大小。那么,在金融行业就需要加上实体经济,不能正负极直连,比如放贷给实体经济,再从实体经济上把贷款收回,降低下周转速度,周期可以放到1-3年,就比较安全了。

直连的话,一个小时资金都可以周转几次,越来越快,最后崩溃,这就是空转。比如,你有钱,放贷给我,我加一个点利息,再放贷给你,你再加一个点利息,再放贷给我,和最开始马云做蚂蚁金服的初衷相悖。实体经济有生产周期,会控制速度,慢慢通货膨胀。而空转的周期很快,几分钟就能转一次,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久,就会崩溃。

有人说:想挣快钱是资金的天性,电流总会找电阻最小的路径。然而马云一开始并不是这样设想的,仿佛是走得太快,忘了来时路。

电路设计中,短路是禁止的,电流从正极流出,必须通过负载后才能流回负极。整个电路才会稳定运转。在电路中,一旦发现短路,必须马上切断电源,然后把短路的地方割断。目的如果系统太大,一时半会找不到短路的地方,先关总电源。

而加息贷只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类似于次贷,次贷是指银行放出的贷款,不愿意等收回周期,就直接打包卖给下级金融机构,让一部分利息但获得现金。就是在暴雷时,整条线上除了银行,全部亏损,造成资金链崩溃。

而蚂蚁金服以科技公司全部转型金融,也许会影响整体贷款体系,容易让房贷暴雷。所以,监管机构按下刹车键,许多人却觉得是因为马云的演讲。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马云在上海金融峰会上说了什么。马云说:“不能因为p2p爆雷就否定整个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一定要付出牺牲和代价,为未来担当,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中国金融没有系统!”“中国加入的《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俱乐部!”“今天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要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就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而这一次的演讲,擅长即兴演讲的马云并没有采取脱稿,而是严格按照准备好的稿子大声念出来。所以,因为这个演讲而催发监管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一个监管政策也不会如此迅速形成。

在11月2日,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统一监管规则和经营规则,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也有人说,如果监管小贷公司的意见稿在蚂蚁集团上市发布,那么高价申购的蚂蚁股票,很有可能上市就暴跌,有可能大幅破发。

并且许多声音都说,如果严格按照管理银行的准则管理蚂蚁金服,那么蚂蚁金服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利润额。

其实,一开始的创建并没有错,但是一旦变成房贷和消费贷泡沫破灭的导火索,那么就是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最终走散。

如果,把房贷利息综合成本降低到基准利率差不多的水平那么就可以视为“天下大同”,虽然知道现实不是童话,但是愿望总是要有,万一有人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