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芯片巨头紫光展锐发布了全新的5G射频前端完整解决方案。据悉,该方案采用模组化设计,集成了功率放大器(PA)、开关、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LNA)等器件,比业界平均水平降低15%的通路损耗、尺寸减小20%,为智能手机带来更大的设计空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为满足5G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新要求,对射频前端器件提成众多新挑战,以紫光展锐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共同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发展。

5G市场需求催生射频模组发展

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是基于无线连接的,而射频前端则是无线连接的构建者。

射频前端(RF Front-end, RFFE)是天线之后、收发机之前的模块,一般包含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因为位置通信系统的最前端,所以通常被称为“射频前端”。5G大连接时代的到来将为射频前端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Mobile Expert预测,2020年4G移动终端出货量为13亿部,5G移动终端则达到2亿部。而2025年以后,5G终端的年出货量将超过4G终端,达到10亿部。5G终端射频前端模块的数量会越变越多,这主要是5G射频前端要处理更多的场景(包括向后兼容4G等网络),同时要支持多天线MIMO带来的复杂性增加。

可见,射频前端市场的重要性和市场红利不言而喻。伴随着5G商业化的发展,射频前端模组迎来市场需求升级,产业链发展窗口也被打开,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发力,打造自主射频前端供应链就成为很多射频厂商的追求。

国内射频模组企业陆续发力

当下通讯网络的需求,不但对5G射频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同时因为设计的改变,让5G射频前端模组器件竞争越来越激烈。

目前,全球射频前端模组市场主要被Murata、Skyworks、Broadcom、Qorvo、Qualcomm等国外领先企业长期占据。而国内则是联发科、紫光展锐这两大国产芯片巨头强势崛起,与华为海思成为了5G时代国产芯片三巨头。此外还有骧科技、唯捷创芯、韦尔股份等。

一方面,国际领先企业起步较早,在技术、专利、工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领先性,同时通过一系列产业整合拥有完善齐全的产品线,并且在高端产品的研发实力雄厚。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以IDM模式经营,拥有设计、制造和封测的全产业链能力,综合实力强劲。

大富科技,具备5G射频单元结构件超大型化配套的加工制造能力,已多年蝉联华为金牌核心供应商;行业领军企业晶讯聚震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B41全频段FBAR滤波器,为打破国外垄断局面竖起榜样。

据悉,长三角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嘉兴南湖区具有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先发优势,未来围绕5G射频芯片、功率器件等核心领域,在器件、封装、配套端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在今年入选浙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作为浙江省内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万亩空间左右、千亿产出以上的产业平台,已聚集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此外,位于嘉兴科技城内的南湖产业新城积极打造集成电路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南湖产业新城,将助力南湖打造成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化与应用示范区。

5G射频前端模组想要实现自主研发,关键在于技术的创新与产业链的联动和完善。希望国产射频厂商借助5G和物联网的大趋势,不断提升自己,共同铸就国产射频模组产业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