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里有9具恐龙化石、3件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誉为“神州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化石(以下简称“满洲龙”)。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索这具恐龙化石前世今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恐龙作为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600万年前

部分身体能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曾经的地球霸主,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7亿年之久。黑龙江省的北缘——嘉荫龙骨山,曾是恐龙生活的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2年,黑龙江沿江两岸的地层由于江水的长期侵蚀,埋藏的恐龙化石陆续暴露了出来。当地渔民发现这些化石后,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大的动物骨骼。消息不胫而走,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

1915年至1917年,俄国地质学家连续到我国进行了大规模考察和发掘。他们把采到的化石进行了修理,并配上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在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

经地质学家研究认定,这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因为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嘴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鸭嘴龙,因为这具龙骨是在满洲被发现,所以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满洲龙。

在中国的恐龙发现和研究史中

满洲龙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体长10.5米,体高6.1米,体重近10吨,享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其故乡嘉荫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并经科学纪录的恐龙化石发现地,蜚声海内外。然而,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

1978年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嘉荫龙骨山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大规模野外发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校友的协调下,博物馆时任馆长王良忱、副馆长黄伯裔等人多次前往哈尔滨商议恐龙骨架移交事宜。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黑龙江省博物馆,最终,他们将这具满洲龙骨架有偿交换给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地大师生从事古生物教学科研的重要标本。

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满洲龙化石含有70%的真化石,现存数量已极为稀少,在世界恐龙化石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成为博物馆的显著标志。“走,去地大博物馆看恐龙!”成为中外游客、校友、中小学生来地大参观、访问的口头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逸夫博物馆二楼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

9具恐龙化石及模型高高屹立,它们各具特色,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仰望这些恐龙化石,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满洲龙在悠闲地踏在草地上,属于海生爬行动物的梁氏关岭鱼龙偶尔跳跃于海面之上,其长度及保存完整程度堪称世界第一。

黄果树安顺龙摆动着庞大的身躯,在海里自由地遨游;凶猛的和平永川龙牙齿锋利,便于追捕、撕咬猎物;“娇小”的鹦鹉嘴龙,身长只有1米左右……,仿佛让人置身于“侏罗纪公园”。

9具恐龙的周围,依偎着它们的“宝宝”——恐龙蛋。在这些恐龙蛋里面,有一窝形状非常奇特的长形蛋化石,数量达20枚,分布为3层,呈放射状排列,真实地反映了恐龙“下蛋”的特点。在恐龙化石不远处,6条缩小了无数倍、如水牛般大小的电动机器恐龙,不时发出惊心动魄的吼声,给博物馆增添了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认为

地大的恐龙化石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复恐龙出土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非常时刻,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处于这样的定会被历史铭记的特殊时刻。我们相信,真实人物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