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城北有巍峨的燕山山脉,有纵横千里的山谷和溪流。夏日群山里凉爽幽深的惬意,转眼已换成冬季的孤山空谷。当四野一片凋零时,在北京周边自驾游,您会选择哪里呢?

我推荐你去北京之北,群山之上的一座古城。在这里您能一览北方冬季山区广阔荒芜的凛冽,还有时间与历史留给古城的巍巍苍茫。

它就是永宁古城,在延庆城的正东面,是群山交错中往来交通的重要节点。在古代它曾是屯兵重地,在今天它又是自行车骑手,自驾游客的歇脚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城有南北贯通的一条主街。主街正中是挺拔雄伟的玉皇阁。东西街与主街呈十字交叉,而那些林林总总,低矮朴素的农家小院就巧妙地藏在了街巷的更深处。

第一次来,震撼我的是南北街两侧低矮又有些结构变形的铺面房。这些古老的铺面房,歪歪扭扭相互依衬,有做工传统但已摇摇欲坠的屋檐,也有带着石头门墩的小如意门,还有莫名的很像南方古镇才有的黑漆木门板,经历过时间、战火与大自然的磨难,老房们仿佛长出了生命,散发着苍凉动人的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宁古城最早建于唐代。那时候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寒江城”。因城边一条江水而得名。时间走到辽金,这一带战事频生,古城毁于战火。

直到明宣德五年(1431年),因为防患边关,抵御游牧入侵的需要,才由”阳武侯薛禄”奉命来永宁县,修城驻守。

在明政府多次的修葺和加固中,永宁古城成了屯兵、防守和拱卫京城众多的军事堡垒中不可缺少的一座。

在古城中漫步,遇到一个乡民,他主动带我去看一座老庙。据说,在唐代,这里曾有各色庙宇几十座。后来在战火中毁得毁塌的塌,现在只有火神庙、三义庙和龙王庙。可惜那天寺庙锁着门,火神庙里那罕见的明代描绘战争场面的壁画我无缘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在主街南侧还有座颇具年代感的哥特式小教堂。人们很难理解,在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全西式的教堂呢?

是的,第一次看到我也非常好奇。轻轻推开教堂大门,里面的院子与假山,教堂内美丽的穹顶壁画都让人分外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建于晚清(1873年),那时的北京城已有了教堂,比如宣武门的南堂,西什库的北堂,而这座深山里的教堂却远离都市的繁华,远离了权力中心,与自然相亲近,与淳朴的农人合二为一,我想这里的信仰才更纯粹吧……

傍晚山风袭来,在初冬时节如此清冷的古镇上,如能吃一碗永宁热豆腐,软烂的红烧肉,再配上有百年历史的火勺,那热腾腾,香喷喷的满足,才是逛古城犒劳自己最大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从秦始皇建长城起,火勺就有了。当时,永宁北部的边城都在崇山之上,修长城的民夫为了带干粮充饥,才发明了火勺。今天,随着更多的城里人吃腻了大鱼大肉,这种本地的古老吃食,瓤嫩皮脆,好吃还便宜的火勺竟然火了,当地人都是限时限量售卖,大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老的永宁城虽然只两条主街,中心一座玉皇阁,城墙也只剩短短一段黄色夯土……属于它历史的痕迹正悄悄随时光渐行渐远,但那塞北古镇一眼便能望穿山峦的气势,千百年来世代留存的质朴,却丝毫未曾减弱。

不是吗,在这里我品尝到的滋味,我看到的老房,还有抬眼便望而可及的燕山山脉,它们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恒久,无声无息充满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