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打动人只在一瞬间,林璎无疑是这其中的一份子。

这个名字,大家或许很陌生。但是她的姑姑——林徽因,大家一定听过,她的姑姑代表了一个时代。在中国,她的名字也许不够震撼,会被她姑姑所盖过,但是她的成就并不逊色于林徽因

她天生为艺术而生。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步辉煌

林璎,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姑姑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她的祖父林长民更是民国知名的文人志士。

虽然她的姑姑声名在外,不过因为长久在国外的原因,她的亲戚意识比较单薄。其实到了中学以后,她才知道她的姑姑是林徽因,而她的姑父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少时的她生活得安定而清闲,她们家的房子处在一片绿树环抱之中,再加上家族浓烈的艺术设计氛围,导致了她性格不合群,童年的她并没有与之亲近的小伙伴,不过却机缘巧合地为她提供了一个潜心研究艺术的良好的安静的环境。

而且她不仅继承了家族的高智商,她的眉眼与林徽因也颇为相似。而且从小生活环境的自由给了她艺术灵感自由而安静的发展空间。再加上林璎自小得天赋过人,从小她便对数学和艺术就颇有自己的见地。

后来,更是得到了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深造的机会。进入耶鲁大学就读以后,她就经常去外面观景,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灵感。

早年的林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她在耶鲁大学选了一门选修课——丧葬建筑。这节课,让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她选课期间,恰逢越战纪念碑在她们班征求设计图案,终于,她的图纸在全班脱颖而出,得到了征召。

施工期间,她更是亲力亲为,主动申请休学一年去跟着工程队进组,承担施工风险和其她各方面的批评和压力。虽然她的图纸被选上了,但是因为越战纪念碑意义特殊,很多越战老兵对她的设计图不屑一顾,甚至还发表了很过分的言论。

幸好,建筑专家中有人力挺她。直言,在她的设计中感受到了死亡的震撼,这种冲击力无与伦比。

终于,她的名字真正地闻名于建筑界。终于,越战纪念碑成为了建筑史上不朽的标志。

1986年,她正式从建筑系毕业。

1987年,成为耶鲁大学名誉博士。

林璎在耶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誉傍身

她身上的荣誉很多,年少成名的她后来的建筑道路更是辉煌无比,佳绩不断。

她是耶鲁最年轻的博士,是耶鲁的新任校董。

1994年,记录她的纪录片问世,并且该片夺得桂冠。

2000年,她的自传一问世便被疯抢。

她还在杂志中被评为了“21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和“”50位美国未来领袖”。

2005年,她还进入了美国妇女名人堂。

2009年,奥巴马总统亲自为她颁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她的建筑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实建筑各界人士的认可。

她的成就令人钦佩和惊叹。

受到奥巴马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理念

她的作品是严谨与诗意的碰撞,是东西方的交融。

林璎一生都坚持“设计就应该和政治逃离,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才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她一直所秉持的设计理念。她的设计回归自然,她经常去到日本的禅寺园林和很多原住民所建造的图腾上面去寻找自己的灵感,而且她还喜欢在建筑中植入东方特色的柔和美。

她一直认为她不是在“设计”,细节要浑然天成,而不是刻意雕琢。她的建筑的灵感总是爆发于电光火石间,她从不会让细节凌驾于主题之上,她说,建筑是要有灵魂的,细节不过是皮囊的修饰。

设计生涯中,她一直努力在实用主义,艺术美感和人文关怀中找到最平衡的支撑点,既要深刻而统一,又要注重美学的表达,要让一切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看客不觉突兀,观赏不觉刻意。

与此同时,她的设计中也非常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来以此向大家宣传她设计中的环保意识。某次设计的秀场设计上面她就以一片翠绿呼吁工作人员对于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林璎与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她的建筑作品总是如行书般行云流水。她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建立联系,致力于集人文历史,地域记忆和自然的交互,《雕刻大地》总结了她的全部作品,这本书中的手稿和图片都在向世人展示林缨的才华。

她认为地景设计就要把人为修饰匿于自然之中,设计应该和自然融为一体,而不应该过分地去精雕细琢。

她的户外地景作品——《汇流》,爱达荷和的边境,直到太平洋海岸,借着自然的地势,一路追踪路边的演变,给现代人呈现了一种过去与未来的交界线。

她的《女人桌》用螺旋形的数字,用最朴实的方式反映了社会和进步的沉思。

她设计的雕塑围绕着溪水潺潺,水自然流过,泉水叮咚,将自然和安静融为一体。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建筑中更是融入了很多她对于人生的一些思考,她在她的建筑作品中开始融入了女性主义,和平,记忆,时间流逝等众多因素。

她巧妙地借助视觉性的教育媒体去创造自己所看到的时代背景。她的建筑作品中作品中涵盖了很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她用自己的建筑实行人文主义,她用自己的作品和设计理念打动着人类的灵魂。

女人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只有当你接受和承认痛苦的现实之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并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在时间的见证中终于成为了建筑界的传奇。

很多人静穆于此,双手一遍遍拂过碑文的沟壑,双眼凝视每个名字的瞬间,战争的痛苦与悲剧便渗透出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对话时代的悲凉。

她设计的纪念碑,力量震撼,无与伦比。她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这部纪录片就讲述了最真实的建筑师林璎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纪录片完全写实,用缓和的基调讲述着艺术和建筑的故事,该片把越战纪念碑的伟大书写得淋漓尽致。

这座纪念碑帮助很多美国人平静地接受了越战残酷的事实。这座纪念碑安静地矗立在美国大地,带着已逝者的温度,用黑色深沉的花岗岩石反射历史的跨度,用最诚挚的虔诚哀拗逾恒的亲友,承受眼泪和鲜花。

林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璎在采访中,直言:当时我一直在想,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

她思索了很久,她觉得应该被记住的不是政治,而是“人”,她以它的矗立,让历史和后人接受死亡的痛苦,才能超越它们。她希望人们当看到它的时候,为之而哭泣,唯有接受才能重生,才能被治愈。

林璎,她一直在创造,一直尽力为大众去呈现惊艳的作品,她独立地去设计作品,她觉得作品就像她的自画像,建筑全力以赴,她对设计一丝不苟。她以冷静客观和追求艺术的毅力来向大家展示她最真实的作品,给大家以治愈的力量,去探索艺术,去追求自然。

这就是她,林家的女人,不服输,意志坚定,更是杰出的美国华裔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