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巢湖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该市50位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颁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巢湖市卧牛山街道北大街社区居民刘杰文正是其中一员。而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刘杰文从未主动对外说起过他参加抗美援朝并光荣负伤的故事,直至这次社区在入户摸排时,他的英雄事迹才得以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勇奋战 光荣负伤

刘杰文和老伴两人现居住在北大街社区量具厂宿舍。虽然已是90岁高龄,但刘老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回忆起当初入伍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经历如数家珍。

1930年,刘杰文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1949年12月,他在成都加入解放军并在山东高炮1师开始了高射炮驾驶员训练,随后调入志愿军炮兵21师202团,也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

1951年7月1日对刘老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当天,他开着连里的指挥车随部队入朝参战。“这个火箭炮是装载在车上的,具有机动性,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火箭弹。我们每次出战都是成百上千发火箭炮齐射,对敌人聚集点进行集中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刘老回忆起过往神采奕奕,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刘老的双脚脚踝下方有一处贯穿伤,虽然经过多年的疗养,伤口早已愈合,但肉眼仍可见明显的凹陷,这是他在这场战争中留下的光荣“勋章”。1952年10月10日,在朝鲜铁原地区318.6高地,刘老和战友在执行任务时光荣负伤。“我们一般都是夜晚作战,那次是下午5点多,太阳还没有落山。”刘老回忆道,当他们将火箭炮从掩体推到炮位,正在揭下伪装网时,天空忽然飞来两架敌人的轰炸机。刘老刚躲入车底避险,炸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了,他和几位战友同时负伤。“万幸的是弹片是从我脚部穿过去的,如果当时我在车底的方向是相反的话,恐怕早就不在了。”看到战友的负伤和牺牲,战士们的士气瞬间高涨,密集的火箭炮伴随着“为同志们报仇!”的怒吼,呼啸着齐刷刷地射向敌人阵地。

 淡泊名利 深藏功名

受伤的刘老在野战包扎所经过紧急救治后,经丹东五龙背中转后进入大连第一医院医治。在卧床3个月伤情有所好转后,又转入陕西宝鸡的陆军第五医院疗养。1953年8月起,刘老先后进入凤阳农校、安徽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8年,刘老被分到当时的巢湖造纸厂(安徽量具刃具有限公司前身),担任货车驾驶员直至1984年退休。

从战场上带回的伤病,给刘老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种种不便,脚底和脚趾变形,脚掌无法弯曲,只能靠脚后跟走路……因为以前驾驶员匮乏,厂里也只有一辆货车,运输的重任就落在了刘老的肩上。尽管因伤脚疼,但刘老却从未主动向单位提起过自己抗美援朝这段经历,也从来没有因为伤残而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默默地一直坚持了下来。

如今,子女早已都成家,刘老退休闲暇时就看看书、读读报,和老伴一起安享晚年。今年,街道、社区在辖区摸排志愿军老战士时,原本刘老和子女并没打算上报。后来在社区的沟通下,他才最终同意。“其实,我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已经是种幸运。比起那些功臣和牺牲的战友们,我还差得远呢,真的没有什么可提的。”刘老淡淡地说着,胸前的纪念章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严化文 王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