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话不能说的太狠,事不能做得太绝望。 具体来讲,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在你力量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向前冲,“撞了南墙不回头”,最后只能是彻底的失败,再也爬不起来。所以,要想获得成功,要想从失败中爬起来,就要学会预先为自己留条后路,保留实力,懂得在“矮檐”下低头的道理,不要以卵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强调做事要专一,投靠某一方,就要一直同甘共苦,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要跟着一起跳下去,这种人在古代被称为“忠臣”,正所谓“忠臣不易二主”。然而,这里所谓的“忠”却只不过是“愚忠”。做事留后路的人都懂得脚踩两只船的道理,它能让双方都视自己为心腹,却使一只船翻了还可以有另一只去踩,不至于掉到河里。不过话说回来,脚踩两只船有很大的危险性,还要讲究一些谋略。

关键时刻放人一把,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否则,对人赶尽杀绝,把别人逼上绝路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中跟随着上了绝路。做大事不忌小怨,是一种能容境界,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一种王者风度,绝不可斤斤计较,纠缠于鸡毛蒜皮,那是做人的起码风度。为人豁达,以德报怨才能感化人心,赢得别人的支持,这才是最大的成功之本,也是最好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充斥着竞争的社会里,没有人愿意成为弱者,一旦看到某人出人头地,那些诸如嫉妒、不服、牢骚、怨怒、讽刺等消极因素会迅速滋生,甚至可能对这个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俗话说,只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定然会招来灾祸。反之,如果出头者谦逊行事,低调做事,保持和大家平起平坐的姿态,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那些不平衡的心态,从而也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广阔的人际关系,就是自己最好的后路。 正所谓,人缘好,才能好办事;人缘好,才能财气旺。一个人是否有办事能力,首先看他是否具备一张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假如你在任何领域都是朋友,都有可以帮你一把,那么办起事来顺风顺水,即使遇到了困难,遭遇了失败,想要回头的时候,都有人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有一个佛门弟子,做事非常的认真,日夜参禅,可就是收效甚微。一天,他去请教师傅,师傅听后,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说:“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的融化。”弟子立即照办。可过了一会儿,他又来找师傅,说:“师傅,水太满了,摇不动啊。想用筷子进去搅,可葫芦口又太小了,进不去。所以,这盐都沉到下面去了,化不了啊!” 师傅听后笑着说:“呵呵,那不好办嘛,你先把葫芦里的水倒掉一些,然后再用力摇一摇,看看如何?”徒弟又立即按照师傅说的去做了。呵呵,果然见效,甚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葫芦里的盐很快就融化了,清水变咸水了。这一下,徒弟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认真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仅有认真是不够的,留有一定的“余地”也是必不可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人和事,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千变万化的,需要我们给人和事留有足够的“空间”或者“余地”,这样可以促进或者加快事物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种情况,葫芦口小,不能用东西进去搅,那么,如果你把水装满,就等于把事物活动的“空间”堵死了,没有了“余地”,这样做不但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和进程。因此说,我们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最好能考虑给事物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给事物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有些时候说话做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没有必要什么都要争个上游,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好强当然是件好事情,但是也得有分寸,万万不可以过火哦。在工作中,好争上游,与众不同的你,很多时候是会吃亏的哦。 好多事情谁都觉得自己做得对,但有些时候不要把话说得太死,就自己的对,别人的就不对,有些事情只是个人观点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对错之分的。当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是婉转一点的好,不要拿出一种咄咄逼人,非你对不可的态度,很让人反感的,只是有些时候别人不愿意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说,做人还是低调些的好,学会凡事留有余地,行事谨慎,懂得克制,不求过头过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也算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