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出自森纳特语录: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中国人说话做事一直很讲究一个“度”,也就是常说的“过犹不及的分寸感”。将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便能像水那样,能圆能方。

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其教养与素质。无论你的外表经过了怎样的包装,但发自内心的东西,依然会暴露于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其教养与素质,无论你的外表经过了怎样的包装,但发自内心的东西,依然会暴露于言行。

出言有尺。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的表达,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不要拿自己的个性去挑战别人的脾气。学会尊重,让别人舒服,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素养。对待别人,一定要真诚,要大度。不能小肚鸡肠,不能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只有这样,你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关系好”不等于“什么都可以说”,“生气”不等于“开不起玩笑”,“我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错”,“我没有恶意”不等于“没造成伤害”。虽说忠言逆耳,可有些话说多了,别人未必喜欢听。即使很多事情你都懂,也不必全部都说出来,因为没人喜欢听你说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话的时候,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有时候,可能一句轻描淡写的指责,就会成为压垮情绪的最后那根稻草,一个看似玩笑的评论可能就是轻轻一推的多米诺骨牌。你不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妄评你看到了什么。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谨言慎行,因为祸从口出,有些话说多了,可能无意中得罪了别人,你都不知道。 有些人,说话太直,不知道委婉一点,往往会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其实说话也是有学问的,有些话很难听,你就可以换一种说法,没必要让彼此太尴尬。 即使有些事情你看不惯,也不用出言伤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

朋友之间,就该互相体谅,彼此坦诚,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咽下,别因为一句话影响了彼此的感情。 出言有尺,说话别太伤人, 一定要讲究分寸, 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待人有度,做事别太过分, 一定要把握尺度, 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注意说话的场合、身份、谈话对象,才能让话说到最有尺度。每个人都有难处,凡表象皆有根源。言语之间,少些犀利,多些余地,是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打人不打脸,揭人莫揭短。说的是做事不能太过头,要留有余地,给人面子,不给别人面子往往自己更没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嬉笑有度。开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平常的事,一个好的玩笑,总能在舒缓气氛的同时,带给人回味无穷的心灵愉悦。玩笑的最高境界,是开玩笑的人不笑,听玩笑的人笑的前仰后合,甚至合不上嘴。但玩笑的目的在于调节气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语间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他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紧张的社会,经常需要玩笑来融洽氛围,调节心境,拉拢距离。好的玩笑,就像男人间的烟,聚餐时的酒。可我们不是幽默大师,身边的人也各有不同,玩笑就很难拿捏到位。自然地,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开玩笑亦是如此,开了过头的玩笑相之于玩笑的对象,尴尬、沮丧甚至愤怒,影响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给团队的气氛造成了紧张与压抑,甚至损害办公室成员之间的团结,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可能是开玩笑的人始料不及的。不恰当的玩笑,就有可能造成误会,甚至让人认为低级趣味,严重的,还需要付出代价。

其实玩笑,说到底也是一种“由外到内”观照心灵的语言。很多时候,语言就是心灵的镜子,什么样的语言,映照了什么样的心,更映照了一个人的精神和品质。异性之间过分的玩笑,就是无礼,是冒犯,是试探,是挑衅,更是调戏!被骂,是轻的!生意上的玩笑更开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很多时候,开玩笑就是一种智慧。什么时候开?什么场合开?什么人之间开?都或多或少隐含着一些规则,一些尺度。开嘴之前,心里就得拿着那把尺子,量一量,比一比。 若是没有顾忌,什么玩笑都敢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段子都敢讲,什么关系都敢试,最终,只能为自己的信口开河,付出代价,喊冤买单

做事有余。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当一个人把别人逼上绝路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自己灭亡的那一天,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给别人一条活路,也就是给自己一条路,正如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常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一生,起落浮沉,难免得意,难免低谷。得意时善待他人,失意时善待自己。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何时何地,话别说太满,做事别太过。生活中的太多总是在我们的预料之外,那些曾被人踩在脚下的人说不定在某一天就东山再起恶狠狠的扑过来,所以,任何的事情都不要不留余地,俗话都说“给人以活路,给己一退路”,做人做事都应该为人为己留下后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在你力量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向前冲,“撞了南墙不回头”,最后只能是彻底的失败,再也爬不起来。所以,要想获得成功,要想从失败中爬起来,就要学会预先为自己留条后路,保留实力,懂得在“矮檐”下低头的道理,不要以卵击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做事总是做得很漂亮,任何地方都让你找不出差错;但有一部分人做事却总是漏洞百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前者做事之前就已经先给自己铺了一条后路,“此路不通彼路通”,所以做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马到成功。相反,后者却是死脑筋,喜欢钻死胡同,那样肯定出不来,这样的人不碰壁才怪?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道德用来律己,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来律人,坏过一切私刑。所以,管好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