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和无数政治家齐名的民国巨头,工业革新、人民革命都有杜月笙老板的身影,时代的变革中总有他赫赫威名让无数的人臣服在他的名声之下。

时代巨变,人生起伏,当人生跌落低谷,人走茶凉的悲剧时而在他的人生中上演,但也有一片真心的托付让晚年的生活依然充满友人的温情。

一、赫赫威名

纸醉金迷的上海每天都有无数的人趋之若鹜,民国的历史背景打开了上海独具潜力的经济浪潮,而在这一片翻腾的浪潮中有一位巨头,见证了商业聚变,人民革新,也体会了世态炎凉。

1940年之前,杜月笙是上海当之无愧的帮会龙头,名震中国历史的共进会成立者,中国工人革命的平息者,就是这位有着文人一般名字却是个铁血手腕的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卓越的政治手段和商业修养,让许多权贵都艳羡杜月笙的才华和能力,加上他颇具有号召力,在上海混的风生水起的杜月笙拥有着让人羡慕的权利和金钱

虽然中国时局动荡,但是这并不影响杜月笙的名气,更何况他不仅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和手段灵活的政治者,更是一名有骨气,有节气的中国男性。

1941年2月,杜月笙移居到重庆。而上海已经“改朝换代”,实际上早在1937年,因为上海的问题,杜月笙就拒绝了敌人的拉拢,于11月就迁居香港。

杜月笙无异于拒绝了自己的富贵和前途,因为在上海的他还拥有许多的产业,虽然比起普通人杜月笙的财力依然雄厚,可是放弃寸土寸金的上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或许杜月笙早已习惯了千金散尽的洒脱和豪放,也早就习惯了在上海呼风唤雨的地位,他并不知道迎接他的是什么样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腔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操守,以及前半生风光霁月的潇洒人生,都破碎在战火的硝烟和理智的选择中。虽然落魄的人生已经悄悄来临,但是杜月笙并没有察觉到这是他晚年落魄的开始。

1947年,上海新的议会会长被重新选出,而票数最多的正是这位一身正气不屑于权贵名利的杜月笙。

此时的政治格局复杂又让人迷茫,上海议会会长不仅仅意味着是权利,也是一种新的选择——是逃避还是阿谀奉承,在杜月笙的人生中这是一次举足轻重的选择。

二、人生辗转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香港已来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历史上的第一批移民,而其中有一位落魄老人的身影让人格外的怜惜。这位衣着考究,身上依然散发着政治当权者威严和内敛气质的老人,这是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杜月笙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的他再也不是万人之上的领导者,因为政治原因,他的人生既不属于让他满心眷念的上海,也不属于让他誓死保卫的重庆,他来到了香港——这个陌生又让他感到些许熟悉的地方。

俗语云:“由奢入俭朴难。”杜月笙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1949年期间,杜月笙几乎是身无分文来到了这片繁华却又陌生的城市,他最有价值的东西无异于是他曾经积攒下的功名和庞大的人脉。

功名利禄对于他来说已是过眼云烟,仙人也要给落凡尘,更何况这位曾经地位极高的政治家。

杜月笙潦倒度日,金钱极其匮乏,已经是晚年的他,再也没有年轻的活力去创造曾经的经济活力,最有价值的或许是他广泛的人脉

但是更多的人对杜月笙不是嘲讽就是委婉地拒绝,作为已经不再具有政治价值的老先生,已经不再具备曾经的功力和前途,人总是自私而冷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金钱的选择,把它借给这位几乎快要进入黄土的老人。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房子以及值钱的东西都被一一抵押,杜月笙的境遇到了十分困难的地步。此时此刻,一位让他一生怀念的挚友,在人生的晚年中走进了他的眼前——刘航琛

刘航琛与杜月笙的渊源,还是当年在上海滩杜月笙曾助陷入生活泥潭的刘航琛渡过难关。杜月笙并不是期许曾经的举手之劳,能带给他多么大的改变,但是他依然希望有一点点的绵薄之力可以帮助他度过这困苦的境遇。

奇遇的来临和灾难一样让人猝不及防,一则千古流传的友人佳话就从这书信传书的二人中产生。

1950年的杜月笙被悲凉的人生和社会的现实所笼罩,曾经和他关系不错的政客商人此时都换了一副丑恶的嘴脸,不愿意把钱给这位落魄的老人。杜月笙走投无路,来到了刘航琛的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千金散尽

刘航琛的产业遍及各地,和昔日的杜月笙十分相像,雄厚的财力让他位列中国的富豪榜。谁也没想到受尽别人白眼和拒绝的杜月笙在这里受到了首席的待遇。

有名的企业家刘航琛直接放话:“一百五十万以下,杜先生自己填支票即可,一百五十万以上,告诉我一声就行。

这财大气粗的口吻和充满尊敬的信任令人惊讶,为什么刘航琛会对落魄的杜月笙如此施以援手呢?这都得益于杜月笙曾经对他的帮助,一点善意的散发,会给人生带来不同的境遇。

人情冷暖,饮水自知。杜月笙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也充满了坎坷,不过他正直的人格并没有被时代的冷漠所淹没,相反,有人看见了他的光芒,和杜月笙成为患难与共携手共进的挚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钱是个技术活,借钱也总让人心头不安,如若不是因为这样,从古至今也不会有如此多因为金钱而引发的惨案

杜月笙的大义成就了他的人生,而刘航琛是他的挚友,发现了这乱世中耄耋老人的珍贵之处,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杜月笙老人度过难关。

时间过去了许久,杜月笙老人也在香港因病去世了,相信他的离开充满了无悔和安详。

或许耳边还会想起刘航琛说让杜先生借多少填多少的话语,想起这些雪中送炭的友人不离不弃,让他的晚年即使风光不在也会充满人间的温情。

杜月笙先生借钱的奇闻逸事,在友情的历史中沉淀成一则温情又万般豪迈的诗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