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粉丝私信,问我自家10岁的孩子学习不主动怎么办。据这位粉丝说自家孩子除了看电视和吃饭,其他事情都要催:写作业是全班最慢,全家人像监工一样盯着写,久而久之大家都情绪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小姨之间的对话,有一次回老家探亲,小姨看着玩的正欢的锵宝,感叹说:“哎,好好享受快乐的时光吧,等上了小学就惨了。”我诧异地问:“上小学就怎么了!”小姨说:“当然是要开始学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是一种本能

学习是一种本能

长久以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一边这样想着,又一边要求孩子学习主动一点,难道不是很矛盾吗?其实从出生以来宝宝就开始探索世界,这就是一种学习。大家有没有想过,那时候没有人强迫宝宝们认知各种事物,没有人逼着他们说话,为什么他们却那么主动?

在《孩子如何学习》中,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指出:婴幼儿和科学家一样,都是宇宙间最优秀的学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天生带有强大的学习本能,他们完全知道该如何探索这个世界获得知识。而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只是广义学习的一个方面。就像引导一条宽阔的河流去灌溉农田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成年人的引导

跟我们料想的不一样,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从一开始就不爱主动学习的,是从生下来就厌学的。虽然兴趣有不同,能力有高低,但是学习和发展自身,是孩子人格的基础动力。

因此建议大家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学习不主动,而是没有找到可以适配当前教育模式和自己习惯的道路,或者说没有找到学习中那些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没动力”这几方面找原因

学习“没动力”这几方面找原因

最近锵总的线上思维课已经进入了“爬坡”阶段,也就是说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之前跟玩一样可以写完的题目,现在需要动脑筋,甚至还要错了重来。我很担心他会“厌学”,一直陪着小心招呼他上课。我问他还要不要继续,他点点头,说还要学。那么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反而会厌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找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是否给孩子预先传达到了“学习辛苦”的观念

姥姥经常会说:“孩子那么小,让他那么辛苦做什么?”

可见,像小姨一样,姥姥也认为学习是一件异常艰苦的事情。但如果觉得学习辛苦,不是没有找到真正适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很早被植入了“学习是苦差事”的观念。

其次,我们是总是在打断孩子的心流

有些人说,没人跟孩子说过学习是苦差事,但是他就是找不到乐趣,什么上课啊,作业啊明明都是很痛苦的事儿。如果你曾经细心观察过一个孩子拼搭积木的专注神情,那么就可以理解,孩子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原因,可能出现在“心流”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时,如果不受干扰、难度适中我们就容易出现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会觉得充满能量,内心高度兴奋。

那些真正的学霸,都是在学习中能找到这种状态的人。而一些家长看似在帮助孩子学习,其实却在破坏孩子心流产生的条件。比如刚开始接触作业的第一年,坐在孩子身边摩拳擦掌,稍微有一点错误就马上指出,或者是一会儿觉得姿势不对。

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魅力,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就容易陷入疲劳,最终对学习本身产生厌烦,再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件事儿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孩子学习缺乏内部动力

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我要带他去农村体验一下,要是不好好学习回家种地是什么感觉。还有的人会用钱或者旅行等作为奖励,让孩子努力学习。但我们可以整理这些方法中的逻辑

1、学习很痛苦

2、为了以后生活好一点,长痛不短痛

3、你在这么痛苦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所以值得奖励

正因为逻辑荒谬,所以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解,还是惩罚或奖励,或者像那位粉丝说的那样,不停地盯梢(那是最笨的办法)。效果都只会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缺乏内部动力。换句话讲,他不知道除了讨好父母老师,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Ps:获得更好的成就,或者是考上好大学和获得好工作依然是外部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旦达到上大学的目的,或者放松管束就完全失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开启孩子“主动”模式

如何开启孩子“主动”模式

很可能大家也看过很多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文章,比如多多鼓励他们,设定短期目标,或者用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养成习惯”等。但如果不解决内部动力的问题,这些方法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废弃。那下面我就结合一下自己经历,聊聊如何点亮孩子的“心流”,让他们进入主动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尽早带孩子体验心流状态

不得不说,在信息爆炸的当今,孩子们能体验“心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这跟不断被分散的注意力有关,也跟爸爸妈妈的焦虑有关。获得“心流体验”是一种能力,无论从学习中,玩耍中(电子游戏除外)都可以获得,而且即便是在拼乐高、做手工中习得的心流,也可以应用在学习中。

因此,我们可以多创造那种可以获得心流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专注可以获得的乐趣,同时获得专注的能力,这样他在学习时也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在繁重的课业中,找到能产生心流的点。

虽然学习本身并不是枯燥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面临比较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同学的同辈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帮他们找到一门自己喜欢的科目,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享受学习中“心流”的过程

对于整体学业都下滑或者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尤其如此,对某一科目的兴趣就像是一个微弱的小火苗,如果保护得好,可以慢慢去点燃其他科目的热情,也可以让孩子的精神得到休息。

Cici有话说: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发展爱好,培养学习以外的“心流”体验。这些什么都不做,或者只是沉浸在爱好中的时光,看似无用,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帮助他们为学习加满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