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观众来说,在疲累的上班生涯和操心的生活琐事之余,最容易接受的影视作品风格,其实是喜剧类。这类剧集作品,让观众在茶余饭后放松身心、愉悦精神,也不失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从这一层面来看,新版《鹿鼎记》用“喜剧”的打开方式来追,才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喜剧,那必然离不开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演员对喜剧人设的刻画。事实上,《鹿鼎记》还真是一个不差。

众所周知,《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具有浓浓的“反武侠”味道。而这个版本的《鹿鼎记》,则用了准确的夸张手法,将这味道传递到极致。

比如,造型的夸张。

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出场时戴绿帽、穿绿鞋,乍一看似乎无法接受,但仔细一品,艳俗衣饰不是刚好诠释了少年韦小宝生于花柳地、长于市井的成长痕迹吗?田雨饰演的海公公,面相明显白了不少。夸张的面色类似戏曲中“丑角”的扮相,或许正是导演某种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造型的夸张,将《鹿鼎记》中的一众人物身上赋予的喜剧元素放大,成为各自鲜明而独特的标签,同时也令人物更加丰富而立体。而“喜剧”的结构在这版《鹿鼎记》中,则体现为将熟悉的故事用更为特别的方式进行演绎。

《鹿鼎记》节奏极快,韦小宝结识茅十八,入宫成了小桂子,结识一生挚友小玄子,并帮助其扳倒鳌拜,还得到了天地会陈近南的赏识,遇到了建宁公主、沐剑屏以及身份难辨的太后……这些重要人物的一一登台,不超过10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版《鹿鼎记》最让人深感“喜剧打开方式”的,当属剧中诙谐幽默的台词,以及这些演员在角色中直接表露出的喜剧性格。

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两个,第一是太后和海公公的大型小学生斗嘴现场。上一秒海公公还在公然diss太后油尽灯枯,下一秒就在太后“话越多,死得越快”的恐吓下赶紧捂住了嘴巴。两人一来一往地“打嘴炮”较量,活脱脱就是喜剧式的小孩子打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个把诙谐台词和表演展现到极致的片段,则是韦小宝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接连说出“小桂子不是太监”、“小玄子的皇阿玛并没有死”、“太后宫里有个男人”三大秘密。韦小宝连珠炮式的汇报,让受惊三连击的皇帝当场命令他脱裤子验明正身。

这种“大尺度”画面下的难为情,张一山的表演可谓是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鹿鼎记》是喜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的确可以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不过,纵然可以从造型、节奏、台词和表演等方面,成功解锁“喜剧”这一打开方式,但话说回来,《鹿鼎记》其实又不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喜剧,林林总总的情节虽然充满喜感,但也实属匠心独具。

毕竟,这版《鹿鼎记》并非是没由来的瞎搞笑,该埋的伏笔一个没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小宝是与传统侠客截然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出身市井的他自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所以误入摔跤馆的他,偷食点心后口渴,看到类似杯子一样的器皿(渣斗,实际上就是如今的痰盂)中有水,便一饮而尽。

而这幕之后不久的转场戏,便是皇上与韦小宝切磋尽兴后茶歇,韦小宝突然发现了渣斗的真实用途,几欲作呕,窘态百出,叫人捧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伏笔和前后呼应,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尤为精妙。如此一来,便不动声色地交代了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生长环境等方方面面,也便于观众在爆笑之后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接收。

所以,这版《鹿鼎记》摸索出了一条经典作品改编的可行性之路:在观众对情节发展耳熟能详的前提下,用不间断的喜剧桥段充盈细节,让过程变得变化莫测,笑点连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来看,张一山版本的《鹿鼎记》不能说改编完美,但它展现了喜剧特质浓郁的一面,在延续经典的同时,又用诸多喜剧元素让经典焕发新生。跳脱喜剧属性之外,很容易触及共鸣点的人物形象,也尤为新奇可爱。

所以,不要一味听网上铺天盖地的评价,自己用心去感受。在这版《鹿鼎记》中收获轻松愉悦,也不失为一种极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