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木鹊木鸢

据《墨子·鲁问》记载: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说,早在春秋战国时候,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便独具匠心,设计出一只能绕空盘旋、三日不落的“木鹊”。

不料,“黑社会”兼军火商的祖师爷墨子却不以为然:“显摆啥?这都是本老大玩剩下的。”

还真不是吹,墨子制作守城器械的本事比鲁班还要牛掰。此前,他也的确制造出一种飞行器,名曰“木鸢”。

这木鹊木鸢,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来侦察敌国情报的“无人机”。

02

河图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最早出自《易传·系辞》: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早在六七千年前,龙马身负河图,跃出黄河;神龟背呈洛书,浮出洛水。创世神伏羲得之,据此绘制八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黄河泛滥,大禹奉命治水。又是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才搞定洪灾,遂划天下为九州,并依此制九章大法,治理万民。

“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

尽管《尚书》《竹书纪年》《礼记》《论语》等古籍对此均有记载,但河图洛书究竟啥模样,却都没有明言。

所以,数千年来它一直披着神秘外衣,被公认为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03

素纱襌衣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在对汉墓群进行发掘时,出土了两件举世罕见的纱衣。

纱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不到一两,折叠后完全可放入火柴盒内。

其用料为素纱,纱线极细,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给人一种乘云而归的飘逸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登记入库时,对这代表西汉纱织最高水平的稀世文物,工作人员起名曰:素纱襌衣。

说来很遗憾,也很令人痛心——

1983年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素纱襌衣与其它30件出土文物被盗!

经侦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一个17岁的许姓少年抓捕归案。

谁能相信,为掩盖事实帮儿子脱罪,许母竟将无价之宝素纱襌衣给烧毁后冲入了厕所!

后来,行内专家整整花了13年时间,才勉强复原出一件复制品。

04

木牛流马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此次行军出祁山,经嘉陵江、渭水、斜谷水等地,路途不是山就是水,坑坑洼洼极其难行。

不过,对蜀汉丞相兼发明达人诸葛亮来说,这都不叫事儿。因为,他手里攥着两项发明专利呢:木牛,流马。

史载,木牛流马载重为“一岁粮”,大约4百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专门为蜀国10万大军运输粮草。

可惜,三国归晋,木牛流马也不知归到了哪儿去,从此江湖只余神奇传说,以及各种逗逼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记里鼓车

东汉时期,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张衡发明了一种能计量路程的木车,名曰:记里鼓车。

一说,发明者已失考,不知姓谁名谁。

该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车上立有两个手执木槌的偶人。每行一里,一木人敲鼓一下;每行十里,另一木人敲铃一次。

据晋惠帝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

“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史载,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灭后秦,战利品里就有记里鼓车一辆。

可惜刘家后人个个都是古惑仔,动不动就你杀我我砍你,抄家灭门。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把好好的一个物件儿给弄没了。

直至1936年,北平研究院研究员王振铎依据古籍记载复原出一台。

但是不是原来的样子,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地动仪

除记里鼓车,张衡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地动仪。

在张衡生活的东汉时代,地震频发。

据《后汉书》载,自永元四年(公元92年)至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短短30余年间,共发生了26次大地震,导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江河决堤泛滥,百姓死伤无数。

为掌握全国地震动态,经长年研究,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此即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发明无法做到地震预警,只能为赈灾提前准备钱粮。

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而近年来,不少业内专家言辞凿凿:

古人根本不知道地震发生的原理,更不知横波纵波,又怎能鼓捣出地动仪?小儿玩具罢了!

对此观点,小编不敢苟同:古人智慧,又岂是今人所能揣测的?

附录一段《后汉书·张衡列传》中的记载:

“(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07

三弓床弩

据唐代史学家杜佑《通典》记载:

“今有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

唐宋时期,弩炮被广泛运用于攻城作战,唐人称之为“绞车弩”或“车弩”。

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宋人则称弩炮为“床弩”或“床子弩”。一架弩炮,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需30人方才可拉开,劲力更胜前代,射程可达1500多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为强劲的当属三弓床弩,时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

巨箭状如标枪,可成排成行地钉入城墙,方便攻城士兵借以攀援而上。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澶渊之战。辽朝悍将萧挞凛突然率兵攻城,惊得守弩宋兵手一哆嗦,不慎击牙发弩。

歘——

箭矢雷动。说来也活该萧挞凛点背,恰恰被洞穿脑门,当场射飞挂掉。

“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语出《辽史》)

主将殒命,辽人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议和。

毋庸置疑,在彼时,“八牛弩”绝对属非常霸道牛逼的军事黑科技。只可叹,百年后“靖康之变”还是姗姗而至…

08

王莽卡尺

在穿越迷眼里,新朝开国之君王莽,活脱脱就是个穿越达人!

大搞土地改革,分田到户;推行“廉租房”,纾解贫民居住困境;设立“国企”…

当然,还设计发明了一种卡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形状,是不是与现代的游标卡车无二?

09

战车轮毂

在洛阳博物馆,藏有一件逆天文物,被跑车发烧友称为“差速器”。

对,就是下面这个铜疙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万别小看它外形蠢笨,它可来自西周,距今约有2800~3000年。

它属马拉战车的配件,是固定车轮的轮毂,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致观者皆啧啧称赞:

若再有两个轮子,那妥妥的全时四驱,且是涡轮增压的!

10

千年不熄人鱼膏

看多了盗墓小说,常见这般情节:

吱呀呀…吱呀呀…

伴随着瘆人动静响起,尘封千年的墓门缓缓开启。蓦地,盏盏烛火渐次亮起,摇曳跃动。

其实,这并非小说虚构。古今中外,诸多官方非官方的“摸金校尉”们在发掘古墓时,经常会碰上如此诡异一幕。

可以肯定地说,这绝非鬼吹灯,而是古代黑科技中最黑之一种。

据太史公司马迁称,油灯里的油为“人鱼膏”,是用传说中的鲛人身体炼制的: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是国人心目中的鲛人。啧啧,多么惹人怜惜,谁能忍心拿去炼制人鱼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载,秦始皇陵内就使用人鱼膏做长明灯。

那么,长明灯真的能燃上千年吗?

据称,在墓门封闭前,墓室内所放置的燃点极低的长明灯,会随着空气耗尽而熄灭。

及至千百年后,只要开启墓室流入新鲜空气,长明灯便会发生自燃。

于是乎,灯亮了,吓死个人儿了。

当然,这只是专家的研究和推理而已。

专家的话么,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