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11月18日,首档聚焦敦煌的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敦煌》正式播出。《登场了!敦煌》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请来了汪涵、谢可寅、钱正昊、李浩源几位嘉宾共同组成“敦煌探索团”。但从不追星的我被吸引觉不是为了明星,而是为了“明星”——敦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我其实被《登场了!敦煌》的先导片给“勾引”了。开篇,厚重感和神秘感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大漠尽头的无边风月,丝路上的一眼万年,在时间之外,在岁月流转中不动声色,辗转千年,只有一个敦煌”,旁白深沉幽邃的嗓音一瞬间带给你千年历史的沉淀感和战栗感。

“没有几个城市可以让一档节目在这个城市里面拍10集,很多城市表浅到一集就可以挖完,也只有像敦煌、洛阳这样的地方才有可能挖10集的东西出来,因为它们的历史足够厚重。”制片人何冀兵对敦煌有着极高的评价和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档节目的嘉宾并不完美,其实我认为他们对于敦煌的了解和历史知识储备是有些不足的。但主创团队以“复刻敦煌高光时刻”来致敬敦煌的理念丝毫没有打折。

有网友说:“几代人的心血融汇成了钢墙,让荒芜的大漠上升起人烟,让寒冷的西北燃烧起火焰。”希望平凡的人们所有着的工匠精神、匠心精神带来的感动能让更多的人走进敦煌、守卫敦煌。有人开玩笑说,“”参观莫高窟,连呼吸都是罪过。”因为人总抵不过时间,终有一日,莫高窟会平整如初,而我们不过是让那天来得迟点再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文探索节目是为敦煌增色,但早有人为了敦煌付出一切。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视莫高窟为“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总是落款“客寓京华”。“敦煌守护神”便被镌刻在老先生的墓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文杰曾说:“看到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作品后,我着了魔,所以我到了敦煌。”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一次着魔,便是一生。

“如果我死时让我留一句话,我就留这句:我为敦煌尽力了。”樊锦诗说,“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北大毕业、敦煌研究院、57年,是樊锦诗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亚波——浙大计算机系副教授,参与敦煌相关壁画的保护工作14年。前年,他首次将科研云引入敦煌项目,借助云技术大幅提高调取数据效率。他说,“敦煌壁画已历经千年,我想通过技术让它再活一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绝美,美在时间的沉淀,美在历史的厚重,美在匠人的奉献。一次相遇,一生相守,太多的人用生命兑现了这个沉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