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事迎来停火,原本在阿塞拜疆境内,但实际由亚美尼亚人占据的卡拉巴赫地区,正式被阿塞拜疆接管,这在事实上说明了亚美尼亚的战败。而亚美尼亚方面也开始反思,为什么会战败?其中一条唯武器论的观点比较醒目,那就是:如果当初亚美尼亚采购更多的中国武器,也许战争的结局会很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美尼亚军方前总参谋长曾透露称:军方花费大量外汇购买的不少武器,在实战中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比如从俄罗斯采购的苏-30战斗机,因缺乏武器而未能投入战斗;从约旦采购的二手“萨姆-8“防空导弹,也未能有效拦截对方的无人机。此外还有部分完全不中用的武器,比如花几千万美元购买印度的“施瓦提“炮兵定位雷达,战时完全没能捕捉到阿塞拜疆军队的炮弹,更没能定位敌方炮兵阵地。相反,同样依赖外购军火的阿塞拜疆方面,其从土耳其获得的TB-2攻击无人机,从以色列获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和“长钉-ER“反坦克导弹等,战场表现要出色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亚美尼亚人“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如果事先买到中国的CH-92A攻击无人机,作战效能或将超过土耳其产品,可有效压制阿塞拜疆的地面力量。而买下中国“红箭-12“反坦克导弹的话,还可以利用其多用途能力,大量压制对方地面重装备和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观点有道理吗?如果说仅仅是用加大对方损失,把原先明显的“烂仗“变得不那么“烂“的话,还算是有几分道理的。但从更宏观角度来看的话,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实际上,阿塞拜疆是在战事中后期取得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无人机制空权“来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美尼亚这边的苏-30没法参战,而阿塞拜疆的有人战机参战力度也很有限,是因为无人机的单方面优势才获得了制空权。假如双方都获得了不少攻击型无人机,战争的过程很可能会变成比拼无人机数量的消耗战。至于无人机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如果没有制空权,那么导弹和无人机大概率还没找到发射的机会,就被空中火力打掉了。而当战事变成消耗战以后,缺乏武器物资的一方一样还是撑不住要认输的。

总体来说,倘若亚美尼亚一方得不到物资层面上的优势,战事的结局也就不会有多大变化,很难说能挽回多少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考虑政治等宏观因素,仅论一两件局部武器就决定战争结果,本身就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亚美尼亚的失败是方方面面的,即便有中国外贸型武器的加持,结果或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