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最近两年特别火,有一本他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同样很火,名叫《苦难辉煌》。这是一本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它前后的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

在2010年时,还被中组部向党员们推荐,2011年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但是,这样一本书,却遭到华东师范大学杨奎松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奎松发文表示:读过该书的部分篇章即可发现,作者对历史几乎没有什么研究。他还认为,金一的书全部是在引用别人现有的研究成果,等于“抄袭”,“拿激情议论代替研究”不可取。

另外,书中措辞也不严谨。结果,杨奎松刚刚“怼”完了金一南,回头自己的文章也被网友挑出一百多处错误。杨却说:研究中的错误理当指正,请不要恶语相向。

杨奎松教授批评《苦难辉煌》不严谨,因为他认为,一部史学“专著”,应该是十分严谨的。所有引用文字都要标注出处,否则就成了“抄袭”。

另外,《苦难辉煌》这本书,也没采取传统历史著述的写法,从来不曾采访过任何一位亲历者、当事人、知情人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没有罗列对他们的“采访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是他完全搞错了金一南将军这本书的定位。《苦难辉煌》其实并不是面对党史研究者的一份“学术报告”,而是面对普通青少年读者的一本“纪实性文学著作”。

“纪实文学”的任务,是向普通人普及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往事。抒情和议论,正是其文学方面的一大特色。没有抒情,根本谈不上文学。

因此,批评这本书“用煽情议论代替研究”,就好比指责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面没有进行生物学方面的学术探讨一样荒唐。

尤其是杨奎松教授对《苦难辉煌》一书细节的批评,让人看了觉得完全是在吹毛求疵。比如,他提到书中有一段翻译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原来的译文里,用了“孙逸仙博士”这样的说法,而金一南将军的文章里是“孙中山博士”。杨奎松教授说:没有这样的用法。

孙中山号逸仙,熟悉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有一些青少年未必就知道。所以,这里直接用了他的本名加上博士,也很自然。

“没有这种用法”不等于“不能这样用”,仿佛不用“孙逸仙”+“博士”,孙中山就不是博士了一样。这种思维方式,难免有一些古板僵化了。

不过,假如是做学术研究,严谨一点无可厚非。现在并不是在搞研究,而是做历史普及工作,所以没有必要入学术研究那般,写得晦涩难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难辉煌》2009年出版,第二年就被中宣部以及中组部推为了党员学习的材料,第三年就拿了奖。可想而知,它在党史的讲述方面是不存在失实的问题的。至于“逸仙博士”这种抠字眼的“错误”,完全可以忽略掉了。

另外,要求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按照一种固定的格式去逐条索引资料和采访对话,也是奇葩的看法。“文学”哪来的固定形式呢?

至于书中内容的可信度,相关部门已经为它做出了背书。如果有错误,完全可以直接指出,抠字眼其实就没有必要了。

金一南将军这一部书是从1994年开始创作的,2009年出版后,他又通过读者的反馈,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尽管是文学作品,但是在史料的考证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十分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籍出版以后,还拍过十二集的纪录片。2013年基辛格博士访华时,还向金一南将军索要过这本书的原版。

当时没英文版,只能给对方看纪录片。一直到2015年,修订版出来后才给了他实体书。后来,对方又找金一南索要了签名的光盘。

《苦难辉煌》一书涉及历史人物300余个,时间跨度非常大。现代的年轻人又不爱看枯燥说教的史书,所以金一南将军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叙事手法。通过抒情和议论,让书中的人和事都变得鲜活起来。

这一本书开本比较大,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刚开始以为会很难啃,但是打开一看,发现叙事十分精彩,让人一读就放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的第一个章节从西安事变中的一个小细节写起,引用历史人物日记,巧妙设置悬念后再切入到正题。西安事变发生后,某人于凌晨五点半听到数声枪响。派人查看未果之后跑到屋子后面“越墙而出”。

三米多的围墙,以五十多岁的年纪,轻松一翻而过,还直说“墙不算高”,简直如同看武侠小说。但是,这些内容无一处是金一南将军杜撰,全部出自历史事件或者当事者本人的日记。

至于事件发生后,苏联人发表了什么议论,日本人又发表了什么议论,南京方面的国民党元老们又是如何表现?视角也非常新颖。

读者本身并不需要什么历史基础,就能轻轻松松,像看全景式立体电影一样,俯瞰当年历史事件的全貌,从而达到“党史入门”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难辉煌》一书出版至今已有十一年,在书的内容方面,可以说是完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历史的领域内,国内第一次有人用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以正大光明的方式为历史做出注脚。

它让我们回忆起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涌现出那么多的英雄。中国如今的辉煌,都是来自于过去的苦难。我们必须从过去苦难的历史中汲取宝藏的营养,才能再继续先辈们留下的事业。

历史是我们的宝藏,无论在任何时刻,忘记了历史都等于背叛我们的民族。因此,替前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再把它普及给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势在必行。

不同的文学体裁,标准并不一定能够通用。杨奎松教授错误地以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要求一部纪实文学,本身的出发点就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难辉煌》是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但是它同时又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作者金一南将军曾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这部书是他潜心二十多年的心血结晶。

这本书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现代叙事技巧,不同于杨奎法教授所说的那些“模式化”的历史书籍的写作方式因此易读性高、趣味性强,适合对党史感兴趣的年轻读者入门。

作为一部史诗风格的纪实文学作品,《苦难辉煌》一书几经修订,曾经被国家相关部门推荐给党员阅读。不言而喻,当中的史料是严谨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