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缙,明初大臣,文学家,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解家是书香门第世家,解缙自小便聪颖绝伦,5岁学诗文,7岁写文章,10岁背千言文,12岁精通《四书五经》,18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19岁参加科举中进士三甲第十名,被授予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又升级成翰林学士,被老板朱元璋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仕途后,因情商低下,公然上书骂老板朱元璋,被叫来家长,领了他回家,并家长说,这孩子不行啊,属于大器晚成类型,等十年之后再看情况吧。

一,解缙之死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因为削藩问题,朱棣又靖难起兵,靖难成功后,大儒方孝孺因为性格刚直不阿,拒绝给朱棣效力,而被诛十族。

解缙非常识时务,朱棣靖难成功后,他就屁颠屁颠的带着一大批文官转投朱棣麾下,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并让他成为首批内阁成员之一,与编修《永乐大典》重任。他的投降举动与方孝孺的宁死不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封建史学界定性为趋炎附势的小人。

1415年正月,新年刚过不久,朱棣正在批改奏章,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呈上了诏狱名册,朱棣随便翻了一下,当他看到解缙这个名字时,沉吟了一下,说:“解缙还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风华》里的解缙剧照)

朱棣的言下之意是,解缙早就不应该在了,纪纲知道怎么做了。

晚上,纪纲叫狱卒买来好酒好菜,并搬来一张桌子,在牢房中与解缙躺开的大吃大喝,话说诏狱的正常牢饭,只在饿不死的份上,少的、馊的、臭的都司空常见;现在锦衣卫大佬亲自好酒好菜请吃饭,饿了漫长日子的解缙便拼命的狼吞虎咽。

在纪纲有心的劝酒下,解缙不由喝的酩酊大醉,趴在了桌子上。

纪纲叫狱卒把解缙拖到诏狱庭院中的雪地上,用雪埋了,大才子解缙于醉梦中一命呜呼!

“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被冻死)

不久,解缙家被查抄,妻儿老小及族人被流放辽东。

二,解缙失宠与安南策略、储位之争

本来解缙就是个皇帝跟前的红人来的,为何他会被朱棣处死?原来,解缙在两件事上被所朱棣厌恶了。

1,安南事件

1400年,安南外戚权臣胡季犛,篡位了陈氏政权,由于迫于陈氏遗老压力压力,他只得传位给了有陈氏血统的儿子胡汉苍,自己则做“阴影皇帝”。

1403年,按照藩属国新王登基,要向宗主国皇帝册封的惯例,胡汉苍上书朱棣,说陈氏王室死绝了,他以外戚身份被拥戴为王,希望得到宗主国皇帝册封,朱棣在派出使者调查了后,把胡汉苍册封为安南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剧照)

1404年,有位名叫陈天平的安南人,偕同一群人逃亡到京师,向朱棣告御状,说胡季犛谋朝篡位,诛杀了安南陈氏血脉,并大肆清洗陈氏势力,以及封锁消息欺骗天朝。

朱棣一听,不得了,弹丸小国竟敢欺骗自己,在不经过自己同意下竟然篡位了,还有没有王法了?还有没有法律了?(他可能忘了,自己也是篡位的)

朱棣表示会帮陈天平主持公道,并派出由都督黄中带队的几千人使者团,领着陈天平回去,帮他复国。

提前收到消息的胡季犛,不甘心让出王位,派伏兵,于半路截杀了使者团,连陈天平在内一干人等无一幸免,得知消息的朱棣,雷霆大怒,当即派出大军征讨安南,把胡氏政权消灭了。

《明史纪事本末 / 卷二十二 安南叛服》:奏闻,上大怒,谓成国公朱能曰:“蕞尔小丑,乃敢欺我。此而不诛,兵则何用!”能顿首曰:“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等请伏天威,一举殄绝之。”上遂决意兴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因为安南没有了陈氏血脉,朱棣便想把安南重新纳入版图,像以前一样在安南设置郡县,由藩属国变回领土。

在把安南设置为郡县这个策略上,解缙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安南自古便是化外之地,其民反复无常,只适宜用羁縻政策,不合适纳入版图设置郡县。

解缙的反对,让习惯了一言堂的朱棣心生不满,朱棣一直想如汉武唐宗一样,展现雄才伟略,开疆拓土,解缙的不识时务,让他像吞了苍蝇一样反感,于是他开始疏远解缙。

2,储位风波

朱棣生有4个儿子,5个女儿,第4个儿子非嫡子又早夭,剩下3个嫡子,让朱棣选谁作为继承人的问题上,为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左起: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

虽然老爹朱元璋早早就封大儿子朱高炽为燕王世子,但是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这个大儿子体态肥胖,性格又懦弱不堪,朱棣看到就反感。

相反,老二朱高煦相貌堂堂又英明能干,尤其是跟着他多次出击蒙古,南下靖难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让朱棣喜欢极了。

靖难战役时,朱棣便表露过对老二的喜爱,曾摸着他的背说:“老二啊,你要努力哦,你哥他经常生病。”

《明通鉴·卷十三》:六月,癸丑朔,燕师将渡江,盛庸扼之于浦子口,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的朱高煦)

这句话暗示的意思是,你哥身体差,等他走了,你就可以上位了。

问题是,大儿子朱高炽是老爹朱元璋所立,又一贯有仁贤的名声,老二朱高煦又被老爹生前厌恶,小毛病多多,而且立嫡不立长,自古以来都是祸端。(袁绍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立谁为储君,便令朱棣变得犹豫不决了。

正是由于朱棣的犹豫,让朱高煦觉得有戏,于是暗中拉拢了一大批武将大臣,支持他夺嫡,而文官大多数倾向朱高炽,倾向立嫡立长。

朱棣拿不定主意,便想问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一个个都问了,得到的答案都不满意,轮到问解缙时,解缙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便令朱棣下定了决心。

原来,朱棣特别喜欢孙子朱瞻基,只有传位给了大儿子,以后皇位才会传给喜爱的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瞻基剧照)

朱棣虽然立了老大为太子,但是他自觉亏欠了老二,于是,对老二百般纵容,不但答应了老二索取天策卫的要求,而且常常对他违规使用御制物品的行为,视而不见。

这时,头铁的解缙,对朱高煦的娇宠看不过眼了,他上了一封奏疏,针对朱高煦的行为,总结了一句话:“启争也,不可。”(翻译:老板,这是争端的开始,不可以任他这样啊)

朱棣看到这话,勃然大怒,这个解缙,我都不在乎,他竟敢挑唆离间!于是朱棣对解缙越发厌恶起来。

自从朱高煦知道立嫡事件是由解缙那句话决定时,便时时指使投靠他的大臣攻击解缙。

1406年,朱高煦让邱福偷偷泄露朝廷机密,之后嫁祸给解缙,诬蔑是他泄露的;不久,又诬蔑他“审阅廷试试卷不公平”,导致解缙被贬到广西,任布政司参议;解缙还没出发去广西上任,又被礼部郎中李至刚诬蔑,改贬他到交趾(越南)上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解缙之死为皇权膨胀的结果

1410年,解缙入京述职,恰巧朱棣北征蒙古还没回来,便来到监国的太子府述职,事后就回去了。

这本来是小事,太子又有监国处理的权力,却被朱高煦精心炮制一番,他说:“解缙专门等父皇你出征后,再偷偷入京觐见太子,而后又直接返回,没有尽到为臣子的礼数啊。”

果然,朱棣听到后勃然大怒,敏感的他,最忌畏臣子们结党营私。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觐见太子)

刚好,解缙上的请求凿通赣江的奏折又到,正在气头上的朱棣,立即命令锦衣卫把解缙抓回诏狱,严刑拷打。

期间,纪纲公报私仇,利用解缙捏造供词,清理了一批人,分别是: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

5年后,即发生了开头“这解缙还在吗”那一幕。

至此,解缙成了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牺牲品,朱棣一句话定了解缙生死。

这在宋朝是不可思议的事,宋朝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皇帝还真不能任性的一言定大臣生死;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先是废除丞相制,让皇权高度集中,接着朱棣又恢复了锦衣卫,让皇权进一步集中,从此,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剧照)

朱棣在位的期间,他要的是一言堂,不喜欢看到有反对的刺头出现,最开始反对他的方孝孺,直接被其灭了十族,现在解缙先是反对他开疆拓土的安南策略,又在朱高煦的“逾礼夺嫡”上过分介入,最终令朱棣动了杀心。

解缙之事告诉我们,不要太头铁,不要在公司里过度热衷派系斗争,很容易被炒鱿鱼的,上班期间,有空摸摸鱼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