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和尧都是远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为异母兄弟。两人是继帝喾之后的两个帝王。尧原名放勋,挚是他们弟兄中的老大,帝喾年老后让挚继承了帝位。但挚治理天下的能力不如他的弟弟放勋。而挚有自知之明,便把帝位禅让给了放勋,是为尧帝。兄弟二人道德高尚,在史籍和商丘民间传说中,都有他们的故事。

尧的传说

关于尧帝,商丘民间传说,帝喾都亳时,他的儿子都有封地,帝喾曾把他封到亳地的一个地方。商丘古城西南约18公里,有一个地方叫“降隆堌堆”,又名“降龙堌堆”。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发掘出龙山文化文物及殷商、春秋战国和汉代器物,证明那里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古代人类的居住遗址。

尧帝原名放勋,据传,降龙堌堆原是帝喾分封给他的地方。

放勋在治理这个地方时,生活非常俭朴,住的是茅草搭成的房子,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事事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洪水到来时,他带领民众躲避水患,到高岗上去住,使民众少受灾难。

为了把自己的封地治理好,他常到民间了解民情。民众的日子不好过,他和民众一起吃带糠的米饭,喝野菜汤。他广泛听取百姓意见,对百姓公认的贤人就予以任用,对为百姓做了善事的人就予以奖励,对危害百姓的人就实行惩罚,处处体恤百姓疾苦,这个地方被他治理得越来越好,下民十分尊敬和爱戴他。

他在这里成就了仁德,锻炼了治世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治世经验,为后来接替帝位打下了基础。

挚帝禅让

《艺文类聚》引《世本》说:“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酆氏女,曰庆都,生子放勋;次妃陬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有一种传说:尧帝的母亲庆都是伊耆侯(《史记》作“陈锋氏”)的女儿。庆都与帝喾成婚后仍留住娘家,某年春正月末,庆都与父母坐上小船,于三河之上游览,正午时出现了一条飞舞的赤龙。第二天又出现了形体小些的赤龙。晚上,庆都睡不着,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嘴发笑。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扑上了她的身体。她醒来时身上还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八采眉,长头发,画上写着:“亦受天佑。”之后,她就怀了孕。后来生下一个儿子,竟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帝喾的母亲却在这时候去世了。帝喾为母亲的去世哭成了泪人儿,之后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完全顾不上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带着儿子住在娘家,直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身边,这个孩子就是放勋,即后来的尧帝。所以尧帝小时先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耆)氏。

这一尧帝出生的故事,不过是产生于远古时期的感生神话。

放勋和挚是异母兄弟。《金楼子》说:“(帝喾)次妃陬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常仪性情温和,知大义,晓天文,是帝喾的占天官员,曾帮助帝喾制定时历。常仪把知识传授给了挚。据《帝王世纪》记载,挚的母亲于帝喾四妃中排行最末,而挚在他的兄弟们中却是最长的一个。帝喾年老时,要把帝位让给儿子。因为挚在其兄弟中年龄最长,所以帝喾把帝位禅让给了挚,挚把他的异母弟放勋封在了唐地,为唐侯。《驿史》卷九《陶唐纪》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放勋“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

司马迁《史记》说:“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按照“不善”的本意解释,应该是不吉或不美。《说文》说:“善。吉也……此与义美同意。”“善”有完好、美好、圆满之意,“不善”即政绩不理想。而挚的弟弟放勋为唐侯,却作出了广为称赞的政绩,诸侯以为唐侯德盛,逐渐归之。帝挚知道自己治理天下的能力不够,便不贪恋帝位,为了天下百姓,决心让位。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挚在位九年,政绩微弱;而唐侯放勋把唐地治理得很好,诸侯都说放勋德盛,纷纷归之。挚很服气放勋的能力和智慧,乃亲自率领群臣到唐地,行禅让之礼,把帝位禅让给了弟弟放勋。唐侯放勋自知是天命,乃接受了挚的禅让,登上了帝位,是为尧帝。尧对挚也很好,把挚封于高辛(现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处),回到本部落,仍任首领。

挚继父亲帝喾的帝位,开了子继父位的先例,为后来夏朝建立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创下了理论依据。他能自知治理天下的能力不如放勋,主动把帝位让给放勋,也充分说明了他品德的高尚。

尧继父德

放勋为帝后虽不在商丘,却坚持和发展了在商丘成就的美德。他把父亲帝喾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勤政爱民等许多美德都继承了下来。

帝喾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尧发扬父亲的品德,一心想的是把天下治理好。他执政之初,国家还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他根据历史上帝王设官和自己治世的经验,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内置总理国政之官和分管四方的诸侯官员,像天之有五行;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各有所掌,众政协和,万邦皆安。尧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帝喾选贤任能,帮助自己治理天下。尧帝继承父德,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听说方回、善卷、披衣、许由是四位有道之名士,便以平民对待长者、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去拜访他们,让他们居主位,自己站在下边,面向北施礼求教,对他们正确的批评和建议都虚心接纳。尧觉得他们都是大贤人,想把帝位让给他们中的最贤者,但却得不到接受。尧对他们举荐的贤人都予以任用。

在生活上,尧仍然发扬自己当年在治理封地时的品德,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为治理好天下,他时刻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想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面鼓,他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要当面向他陈述意见,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他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所以对百姓的疾苦非常了解,发现国家政策有不利于民的地方,立即纠正。《孔子集语·卷六》记载:“(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后来的史籍也多这样赞颂他。

来源:商丘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