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于2013年7月24日通过决议,旨在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环境卫生问题。联合国水机制作为联合国水与环境卫生的协调机制,每年设定一个世界厕所日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可持续环境卫生与气候变化”(Sustainable sani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候变暖、非典病毒、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与厕所息息相关。为了响应2020年世界厕所日主题,零碳生活共创营与绿盟公益乡建学堂合作开展“城乡厕所文明新风尚”主题宣教课程,引导相关村干部、村保洁、村民共建低碳“公厕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厕所和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世界上多数水和环境卫生服务都是水和能源密集型的。收集、处理和输送水,以及捕获、运输和处理人类粪便的过程都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这些系统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和损失,意味着要减少能源使用,从而降低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正常运转的厕所都和一个排走和处理人类粪便的环境卫生系统相连。这些系统需要全天候运作,来保持我们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洪水、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会给环境卫生系统的各个部分(厕所、管道、储罐和处理厂)造成破坏,散播未经处理的污水并引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我们必须使环境卫生系统具有复原力,这样,随着气候变化恶化,这些系统才能持续运转。目前世界上数十亿人所接触的环境卫生系统都十分微弱和脆弱,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这种系统。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将扰乱或摧毁为众人提供的环境卫生服务。

用厕所管窥乡村低碳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已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但以低碳视角反思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依然困境重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技术路线缺失、目标导向偏差、理论薄弱、内容成果泛化、适宜技术匮乏、营建方式粗放、管理导控流于形式。

公厕是乡村公共空间中最基础、最普遍的、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实施和长期保持难度最大的。不仅涉及科学选址、适宜设计、环保选材、达标建设、可持续运维、文明使用等全流程多环节,也与村民们节水、节电、节约纸巾等生活方式、低碳行为息息相关。

落实“厕所革命”,既需要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又需要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保持厕所环境卫生,提升文明卫生素养。

低碳乡居生活,硬环境与软实力两手抓

为了将“低碳发展”理念在乡村落到实处,零碳生活共创营从最基层、最一线出发,面向村干部、村民、村保洁员开展“乡村厕所文明新风尚”系列宣教活动。通过乡建学堂等互动形式,总结和传输低碳生活常识和厕所革命实践经验,深入到公厕实际场景中,引导村民和村保洁员结合自身健康、自身生活、自身工作,探索低碳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低碳的公共建筑的设计及低碳的村民生活习惯的养成路径,主动维护公厕卫生环境、倡导践行文明如厕的同时,也为各村干部工作作出指引。

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在文华公园,零碳生活共创营以保洁员为主要受众的宣教课程为《城乡公厕新风尚——厕所保洁篇》,通过对保洁工作特征解读、先进事迹宣传、公厕使用问卷调查与分析、深度清洁技术学习及现场实操等环节,让保洁员深入了解其工作性质与技术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与此同时,让大众透过“保洁员视角”关注自身如厕行为,体会保洁员工作的辛劳和他们的职业精神。引导市民尊重保洁人员,尊重保洁成果,树立“文明如厕,从我做起”的意识,厉行文明环保低碳行为,提升健康生活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1日的在南庄村罗园水乡,零碳生活共创营组织村干部学员们就如何提升对公厕的认知、审美、文化素养和管理技能等水平进行了一场“有味道”的热论。公厕如何设计,更省钱耐用易维护?如何借助自然通风采光、不湿不臭?如何保洁,才能长效卫生健康?如何如厕才更文明和低碳?排泄物如何处置才与环境更友好?在场的多元主体以实际行动动脑、动手,积极探索更精准的本土化落地“厕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碳生活共创营以“公厕场景”切入,从公众低碳习惯的养成开始,将具体的生活场景“低碳化”,旨在探索低碳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路径,力求补齐“低碳视角”在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