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智慧主创团蜜蜂

来源丨智慧父母V(ID:zhfm831)

前几天,一位妈妈发布的自己家“熊孩子”写作业视频,引全网公愤!

视频里的小男孩看起来不大,因为作业没有写完,崩溃地求助妈妈:“你能揍我4下,让爸爸别揍我吗?”

妈妈当是一件好玩的事,一边录视频,一边回复孩子:“这是爸爸跟你的约定”,

并要求孩子,再坚持10分钟。

视频中孩子抹着眼泪,一个劲儿地求妈妈:“我坚持不了了。”

妈妈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反而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自豪。

一位网友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位思考一下,那个孩子心里该有多么绝望!

我们经常吐槽,陪写作业是道“送命题”,大人有可能血压高、跳楼、心梗,

可是那个被陪写作业的孩子,何尝不是忍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暴力,被吓得魂飞魄散、神不附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盯写作业,对孩子来说多恐怖?

无独有偶,今年3月,河南一位妈妈,因为儿子不写作业,一气之下想跳楼轻生,这位妈妈坐在阳台上长达20分钟一言不发,

消防员来了、民警来了、邻居都来了,各种劝解:“别跟几岁的孩子置气”,最终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向妈妈下跪道歉,表示今后会认真写作业。

网友大呼:真正被吓破胆的,是那个孩子,他太可怜了!

很难想象这个孩子的内心会有多么惊恐和绝望:


我只是没做好,妈妈就想跳楼,妈妈没死,我已经被吓死了;
我是一个坏孩子,妈妈讨厌死我了,才会想离开我;
我不值得被爱,我什么也不配,我自己多该死!

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是成熟的,情绪可以切换,甚至可以伪装愤怒,让孩子屈服,但孩子却不能。

他们会认真,真的会绝望,因为妈妈这个举动,心里留下一生难以治愈的伤。

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直言:孩子写作业最根本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家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深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丧失名字的女神》

如果给全国的孩子们写作业,装个监控器,估计孩子们的表现都惊人地相似——


比如磨磨蹭蹭不肯动,一小时写3个字;
比如吭叽哭闹说作业太多,题太难;
比如写2分钟就喊累,要喝水、上厕所;
比如擦了写,写了擦,指正10遍,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你越指点孩子越做不好;你越苦口婆心一遍遍讲,他越反应迟钝一遍遍错;你越让他快一点他越磨磨唧唧不肯动。

换成哪个家长,都会看得人火气直窜,想吼一顿。

事实上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天天被盯着写作业,那个孩子心里其实更抓狂。

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社会抑制效应。

指的是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或别人在场,会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影响自己的发挥,导致做事的效率和发挥水平降低。

一个劲儿被大人指错,孩子怕自己做不好,结果越担心,越紧张越做不好;

我真笨,一直做不好,父母一定失望极了,担心结果反而束手束脚。

大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开车时,旁边的人一直指指点点,不停地下指令,这样不行那样不好,估计想开车撞墙的心都有!

教育家陶行知说,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存在,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

有人说陪写作业是门技术活儿,如果不懂得怎么陪,瞎陪,那还不如不陪。

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句话更是一针见血:“孩子自生自灭也比父母管教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写作业,是为了学会写作业

家长陪写作业情绪崩溃的根源是什么?

一位研究者在接触了数百位家长后发现,绝大多数爸妈对作业的焦虑,脑回路都太深远——

不好好写业=成绩差=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孩子一生就废了

用这样的心态陪写作业,会特别容易焦虑。

事实上,陪写作业既不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一生,也不是为了完成当天的作业。

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写作业,透过写作业,锻炼孩子对未来发展有用的多项重要能力。

这个基本心态很重要。

如果只是为了写完作业,你今天生气了,明天还会生气,后天还会生气,有这个心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会重复这样的节奏。

父母心里就有了一个预期:


一年级,能记清作业;
二年级,能坚持写完作业;
三年级,不用催,能主动写作业;
四年级,能自己检查作业;
五年级,做好写作业管理和时间分配;
六年级,作业是孩子的事儿,跟家长没关系。

这样想的好处是:

一是家长不会太急,知道孩子所处的阶段,提出合理要求;

二是更有耐心,对孩子写作业的每份付出,意味着离放手越来越近;

三是有利于跟孩子和谐相处,当孩子做不好时,不是急于纠正,而是引导他自己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春夜》

那么,跟孩子写作业的能力有哪些呢?

1.自控力:让孩子心里有数

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心里有数,知道自己作业多少、写了多少、需要多长时间?

大概几点写作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可以列一张表,或写一个作业记录,完成一项打勾一项。你也可以每次写作业之前,让孩子说一说他想怎么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安排既是时间管理,也会增加孩子的自我认知,获得对写作业的掌控感。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从很小就开始发展的,父母多鼓励、支持,孩子就比较容易获得。

切记不要对孩子写作业过度控制和惩罚,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自我管理。

2.统筹安排能力:给自己赢得时间

能规划好每个学科作业需要的时间,最大的好处在于,给自己赢得更多玩的时间。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快点去写作业”,那就要说出“快”对孩子的好处:有更多玩的时间,可以多讲一个故事,可以和爸妈去楼下玩一会儿,可以看动画片、打游戏。

这个时候孩子才有“快”的动力。

“赢得的时间全归我自己”,“写得越快,玩得越久”,这样才会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生在幼子》

3.坚持精神: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律

父母要承认,更多时候写作业对孩子来说是件枯燥的事,让他坚持下去、喜欢做,形成习惯,需要启动他的“自我效能感”。

多表扬他的努力,他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信心:

“哇!你现在可以主动写作业了,半年前还用催呢”,“这是你自己算出来的吗?真了不起”,“你已经坚持3天,不用妈妈辅导作业了,进步不小”。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开车,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当司机。

一开始他会犯很多错,慢吞吞,但一定要耐着性子,不要抢他的方向盘,这是他学会开车的唯一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业“升级打怪”,你和孩子都解脱

你一定好奇,孩子玩游戏能特别专注,为什么写作业就只有5分钟兴趣。事实上你可以利用孩子打游戏的策略,和孩子一起“升级打怪”,彼此解脱。

第一级:陪写作业,但不盯着孩子写

孩子写作业,父母可以在一旁坐着看会儿书(但不能是刷手机),陪着但不要盯着。

当孩子需要帮助,再帮忙,否则不要插手。建立你和孩子一起的“学习时间”。

第二级:用“游戏”策略化解拖延磨蹭

孩子写作业拖延磨蹭,是因为作业太多、太难了,他才像鸵鸟一样把脑袋钻进土里,逃避压力。

你可以帮孩子把一个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不知不觉,大目标也完成了。

例如背10个单词:你可以让孩子先给它们归归堆,最容易的几个,中度难度的几个,最难的几个。

按易-中度-难的顺序,让孩子分堆“消灭”掉它们,孩子会愉快而骄傲完成他的作业。

不同科目作业,也可以按理—文—理—文这样安排,孩子的大脑可以常换常新,反复变化思维模式,有利于保持活力和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房间》

第三级:孩子写写停停,别硬碰硬

写5分钟就说累,要玩一会儿?你不要生气,一般孩子专注力的时长是:年龄+/-1,这是正常的。

你跟他互相对吼,他就会觉得写作业更困难,更不愿意写。

你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下再继续:喝点水,扭扭脖子手腕,上个厕所。

也可以给他设置一个“暂停牌”,休息的时候贴在书桌上,回来后拿起“暂停牌”,再说“继续”。有这个“暂停牌”,孩子心里就会想着,到时间就要继续写了。

第四级: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家长总习惯给孩子检查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过度“依赖”父母,养成粗心的习惯。

美国教师都在用的“工具”是——作业检查清单(checklist)。

大致有下面几个问题:


1.我写名字了吗?
2. 我做了所有流程吗?
3.我整体检查一遍了吗?
4.还有任何地方可以改进吗?
5.我是只完成了最低标准,还是可以做得更好?
6.我可以自豪地说拼劲全力了吗?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业任务做增减,也可以让孩子完成“自签字”,他觉得没问题了,家长再签字。

虽然一开始实施起来,孩子会觉得麻烦,或者把问题直接暴露给老师出丑,但坚持下来,对孩子很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年级,都可以自主完成作业了。

陪写作业的过程很辛苦,但父母越耐心陪伴,孩子完成得越好,以后就越省力。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算一算,其实时间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长:


3岁,他去幼儿园,整整一个白天不能见;
6岁,他上小学,放学后更喜欢找小伙伴玩,不再那么黏着你;
12岁,他上初中,他跟你聊天的内容越来越少;
18岁,他去外地上了大学,一年只能回家两次,一走就是半年。

拉长时间的曲线,我们就能明白现在对孩子付出的时间、睡眠、金钱、耐心,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

我们要想办法,把这宝贵的机会和时间把握好,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吓他、烦他、打他、骂他……

有一句话说得很准确:你催他、吼他、想打他,却不知那个孩子流着汗、受了伤、拼尽了全力!

别忘了那个孩子,可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啊!

*作者:智慧主创团蜜蜂。来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说旗下的亲子教育号,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