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读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婚姻一向讲究门当户对,不是因为阶级固化,而是生活需要两个人的认知相同,消费理念相同,才不至于生活中的两人一直摩擦不断。

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讽刺有些女人,只是想着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生活,高额彩礼可以变得富有,嫁给有钱人可以幸福后半生,嫁给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以脸上有面子,但是问题是你值得吗?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拥有怎样的生活,所以才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配上更好的人。

正是这种认知,刘教授的婚姻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如今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可是他看起来一点不像那个年龄该有的样子。

做事干净利索,与学生交谈又能紧跟时代潮流,即便是人到老了,但是刘教授一直以来都是一套得体的装扮,做起事情来一丝不苟,每当有人夸他时,他总能几句不离自己的妻子,将所有功劳归咎于她。

虽然岁月在刘教授的脸上留下痕迹,依旧可能看出他年轻的时候一定很帅,有知识,有颜值,有修养,那他的妻子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吧!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妻子不仅不优秀,还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文盲,也许是因为曾经生活的操持,她看起来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婆婆,但是她眼睛里透出来的坚定,又很难让人把她和老婆婆联想在一起。

这样不管是从外在还是内在都不搭的两个人,一定经历了常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才能差距如此之大,又彼此相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认识刘教授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婚姻佳话,哪有什么不相匹配的婚姻,不过都是彼此同等的付出,妻子没有刘教授那样的知识素养,但是为了他们的家,妻子付出的远比任何人看到的要多。

刘教授和妻子本是同乡,他从小家境还可以,父亲是个老师,所以他从小成绩就很好,本是幸福的家庭都因为一场意外夺走了刘教授的父母。

十几岁的孩子一下子没有了依靠,小小的年龄就开始自己撑起家,家里的条件自然不能再支持他读书,所以他就自学。

甚至有时为了买学习用品,他可以一天只吃一顿饭,乡里人可怜他,所以一直都会资助他一些钱还有吃的。

妻子小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也没有条件上学,她经常会和刘教授一起玩,后来就悄悄给他送吃的,一个人的饭总是分一半给他。

成年之后,刘教授开始谋划出门打工,这样才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挣钱养自己。同一年,她也坐上了去外地打工的车,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她还在打工,但是她一半的工资都给了他。

他答应她大学之后就娶她,她笑着回应非他不嫁,可是家里人催得紧,不愿意自己的姑娘老在家里,最后没有人要。

可是,任凭她怎么拒绝,都抵不过强硬的父母,那时的刘教授根本就一无所有,也没有资格争取。

就这样,她在父母的主张下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人,一笔彩礼,几份礼物,父母就将她嫁给了别人,全然不顾她的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见面,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自己想过结束生命,可是她还有孩子,她不能那么自私。

刘教授那时已经有了体面的工作,他给她钱表示感谢,她说以前是自己心甘情愿,她并不后悔,就这样他每年回去给父母上坟都会去看她,她竟一年比一年沧桑。

刘教授一直把她当妹妹对待,希望可以尽力帮她,可是每次看到还是很心疼。

他们都彼此有了自己的家庭,唯一的连接就是每年一次的见面吧!尽管心疼他也改变不了什么。

再到后来,因为工作变动,刘教授去距离家上千里的高校,一家人都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他们也从此断了联系,后来,妻子因病去世,自己年龄也大了,他嘱咐子女以后自己也要落叶归根。他打算将妻子葬在自己的老家,事隔多年,才又回到自己的老家,一切都慢慢变化着。

那时,刘教授才知道她的丈夫早几年因为车祸去世,她一直辛苦拉扯着两个孩子,现在孩子也都已经结婚生子,她自己一个人还住在老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许久未见,两个人依旧一眼就能认出对方。刘教授决定将她接走,而她因为大半辈子都是为了别人而活,她选择答应。

就这样,两个人都是二婚,他们又重新在一起了。她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他一直陪着她去想去的地方,开始慢慢教她识字。

这不是佳话,也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婚姻,这仅仅是两个人一直藏在心底的珍惜,无关乎地位和金钱,仅仅是对丢失生活的一种弥补。

那个年代的爱情总是纯粹的,犹如一坛老酒值得你认真品味,哪怕经历时间的考验,依旧可以醇香如故。相对于我们现在快餐式的婚姻,动不动就离婚的任性,我们也少了太多幸福。

-END-

我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故事,愿你也能从中体会人情冷暖。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