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唐朝皇帝被宦官欺负,甚至一不开心宦官就弑杀一个皇帝再换另一个的各位朋友,可能理解不了,明朝的所谓宦官专权,为什么皇帝要对付这些权宦毫不费力。搞懂了他们的权力来源,你就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般来说,历史上公认的宦官专区最厉害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其中明朝时期的宦官专权又与汉唐不同。明朝的宦官专权的权力基础和来源是皇帝。明朝的权奸相当于皇帝手里的一根手杖。自然皇帝想换就简单得很了。汪直如此、刘瑾如此、魏忠贤也是如此。

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

明朝的宦官专权,其根子要怪到开国之君朱元璋头上。虽然朱元璋在后宫立了宦官严禁干政的铁牌。但是朱元璋自从把延续两千多年的宰相取消。把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活集于一身之后。他老人家劳模作风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子孙后代可没有他那样的劳模精神和吃苦耐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他老朱家后来的继承人可不是老朱一样的从乞丐开始创业的。人家还要享受一下不是。

所以后来慢慢的从朱棣开始重用宦官。从宣宗朱瞻基开始设立内书房培养宦官代替皇帝分担一部分劳务。

所以明朝著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顾名思义掌印太监就是掌握大印,皇帝让盖章就盖章。秉笔太监就是根据皇帝的意思代替皇帝拟写批示(朱批)。

所以各位看出来了吗,明朝的太监,即使是顶尖的太监,也不过是皇帝的工具,帮助皇帝处理一些庶务。所谓明朝权势熏天的大太监。要么是皇帝忙于其他事情他们趁机以皇帝身边亲信的身份狐假虎威,比如武宗好玩,刘瑾崛起;天启忙于做木工;魏忠贤掌权。都是太监皇帝不理政事,越俎代庖的取得皇帝的最终批示权。至于成化年间的汪直,那是皇帝特别宠信,特意给予大权。汪直本身除了是太监身份之外,也特别有能力。著名的成化犁庭,汪直可是立了很大的功的。

明朝的体制和习惯决定了宦官没有能力和意识反抗皇权

还是回到朱元璋废丞相,权归六部这件事情上来。教科书上说这件事情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新高度。从结果来说,确实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权臣凌驾皇权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体制慢慢演变,慢慢演变成内阁提出处理意见,皇帝批示之后执行。形成了内阁和宦官为代表的皇权的相互制衡。如果内阁不提出处理意见,作为太监的魏忠贤想做什么事都做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道理,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要在万历年幼,而且跟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冯保结成同盟的基础上,他才能控制住朝政大权。

回到魏忠贤这里。魏忠贤相比之前的权奸最大的不同是,他在朝堂上成功网罗了一批外朝官员成为他的党羽,即明朝党争史上著名的阉党。这也让刚刚上台的崇祯皇帝投鼠忌器,不敢一上来就处理魏忠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魏忠贤的真正的权力来源毕竟还是皇帝,他的那些同党之所以依附他也不过是因为他在天启朝圣眷正隆。这些朝臣只要一看到换了皇帝,新皇帝不信任魏忠贤,马上墙倒众人推。

而且大明开国将近300年,太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权势全部来自于皇帝。早就对皇帝形成了极大的依赖性,一开始上就没有要反抗皇权的意识。

而且太监没有后代,即使篡权也不能传给后代不是。这也是历史上相对于外臣,皇帝更信任太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