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它在奔流不息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芸芸众生,生命的长度中终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人的名字可以被铭记,比如孔子。

两千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学,周游列国,宣扬周王朝的"仁义""礼乐",试图结束春秋战国的战乱,但无奈孔子的礼乐思想与当时君王的急功近利背道而驰,政治上的抱负虽未能实现。但其在教育方面的地位,却无人质疑,他被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周游的同时,也育人无数,同时孔子也打破了当时社会的教育垄断,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孔子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在后世留有贤名的便有七十二人之多,更有多人在东周时期的各国担任高官,皆为栋梁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孔子在读书人心中无比崇高的地位,孔子的后人都受到了历朝历代君主的重视。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才被中华民国废止。虽然说衍圣公这个名号在宋朝才正式被册封,但实际上,孔子后人一直都被各国国君所优待。

在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那么作为孔子直系后人而世袭罔替的衍圣公们,有没有几个是“离经叛道”的呢?还别说,孔子的后人中还真有几个不争气的。

靖康之变中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弃宗庙南逃

北宋灭亡时,宋高宗率文武百官南下,迁都临安。建炎三年,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召南迁。率族人百余名以及颜、孟、曾三姓族人,随宋高宗从瓜洲租船扈从过江,最终护送镇庙之宝于二月中旬到达临安。二月十八日,孔端友入觐宋高宗,请赐庙宅并安置阙里大宗移民。宋高宗敕赐孔子家族庙宅于衢州。史称"扈跸南渡",亦称"大宗南渡"。于是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这一次的弃庙南逃我们还可以为他找到一个借口说,这是迫于形势,但毕竟这还是宋朝。但是下面这个子孙就比较离经叛道了,真是令他的前人们蒙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贼作父

在公元1252年,第五十代衍圣公孔元措(北宗)去世,此时正是蒙古族的铁马踏上了中原广阔的土地。大明王朝这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孔子的后人们并没有带领人们“精忠报国”,而是争着向他们的新主子忽必烈谄媚。据说当时孔元措的子侄们为了能争夺到“衍圣公”的头衔,都跑到忽必烈面前谄媚 ,希望可以借此保住自己衍圣公的称号与荣耀。

在马背上长大的忽必烈当然看不上这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蛀虫,他所信奉的是马背上夺天下,重用这些人对于他成就大业没有一点帮助。于是他对着成天在自己面前蹦跶的跳梁小丑说“你们要回去好好读书,拥有了才能自然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将他们打发了去。

到了第六十四代孔衍植,当时多尔衮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来北京城,作为当时的衍圣公孔衍植奉上了《初进表文》谄媚奉承满清君主,奉承新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六宇共戴神君”。一看孔子后人那么识抬举,于是第二天满清皇帝就下诏说:“先圣为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昭朝廷尊师重道之意。本内所开个款俱应相沿,期与优渥,以成盛典。”接着摄政王多尔衮根据方大猷的奏请和吏部的题复,仍封孔衍植为衍圣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家对于封建礼教的延续,是历代主流思想,无论哪个政权,重视儒学礼教会是"顺天势"的表现。孔家从不是激进派,孔家是非王族的上层社会,作为纽带,顺应新政权可以说是引导民众顺从,这会间接加快政权过渡,减少社会动荡,和儒家思想符合。

每当外族侵略者大规模入侵时,几乎就没有一个“圣门后裔”能够站起来组织百姓起“义兵”抵抗外族入侵,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立即迅速地向外族侵略者投降屈服,屁颠屁颠地请求这些外族侵略者去册封延续他们的“衍圣公”的封号,这实在是令人汗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