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锅炉房老王 尼伯龙根工厂 2018-02-18

La Notte EtternaOrigen - New Age Opera

配乐:Origen——La Notte Etterna

前文请见:

黑豹坦克发展史:黑豹D型专题

末日未至:二战德国黑豹II坦克专题

愁容之豹:黑猎豹坦克歼击车生产过程之中的变化与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前文一样,本文将会把重点放在分析VK 3002(MAN)样车的外观和结构特征上面来,目的仍然是从模型爱好者的角度梳理这种身为黑豹坦克起源的特殊车辆。有关于戴姆勒-奔驰VK 3002(DB)项目、两个项目的研发经过以及各自优势和劣势的内容将另文叙述。

VK 3002项目的样车共有V1和V2两辆,均由MAN公司位于纽伦堡的工厂按照与武器局签订的合同,在1942年9-10月之间组装完毕。车体由MAN公司自行加工,而炮塔则由莱茵金属完成。与德军大多数的战车样车一样,它们的壳体均由软钢(低碳钢)制成,而不是装甲钢。最终完成的样车重量约为44吨,与量产的黑豹D相差不大,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之初30吨的重量限制。

车体

VK 3002(MAN)的车体外形基本与量产的黑豹D相同,但首上装甲较薄,只有60mm,比量产车辆少20mm,这导致样车要比量产的黑豹D短19mm。车体各装甲面均为直线对接,没有量产车辆的楔形咬合结构,焊线相对不明显。从线图和草图观察,尾部装甲和底装甲之间存在一个倾角为30°的过渡斜面,到量产阶段时,尾部装甲修改为向下延伸,与底装甲末端直接结合,过渡斜面被取消。尾装甲上除了排气管线出口之外,可能没有预留任何口盖。侧装甲后缘的造型也和黑豹D/A存在差异,而且向后延伸的距离较短。

动力室上盖布局与后来的早期批次黑豹D基本相同,四角为四个进气口,V2样车的进气口上覆有防爆网。引擎盖板后端只有靠左的燃料加注口,口盖底部没有设计防水凸台。在引擎检修盖板的两个铰链之间,还存在一个用途不明确的滑动口盖。冷却液加注口与散热风扇罩为一体化的铸造部件,左边的冷却液加注口方向朝前,而右边的则朝向后方。引擎盖板的起吊钩布局和量产车辆不同,只有三个起吊钩,其中一个位于盖板后缘中央位置。因为引擎盖板上面没有为潜渡装置通气管预留口盖,所以VK 3002(MAN)可能并不具备潜渡能力。

VK 3002(MAN)样车的行走部分也和量产车辆存在差异,它的第一对和最后一对负重轮悬挂上装有减震器,从黑豹D开始,为了节省车内空间,减震器被改到了第2对和第7对负重轮的位置。主动轮和量产车辆区别较大,六根辐条内部带有凹槽,且轴心盖面积较大,类似于三号坦克上面使用的型号。负重轮外圈上固定橡胶轮缘的螺钉为18颗,与早期黑豹D的16钉负重轮并不相同。履带和量产车辆一样都是没有防滑齿的Kgs64/660/150这个型号。

与量产车辆相比,样车驾驶员前向潜望镜更贴近车身中轴线,从外面看,该潜望镜护弓的右侧边缘离驾驶员观察窗口盖的右侧边缘较近,而不是如同量产车辆那样,潜望镜的护弓大致和驾驶员观察口盖的中线对齐,首上装甲的上缘也没有为配合潜望镜的视线俯角切出缺口。该车首上装甲装有两个博世光量管制灯,这一配置和早期的黑豹D相同,除此之外车体上再无任何随车工具及配套的固定装置(在V1样车侧面和前面有一些固定点),也不存在裙板和备用履带挂架,火炮行军固定器的样式也和量产车辆不一致,靠近炮锁的位置多出一条横向加强筋。车尾靠上位置装有一个体积较大的筒状消音器,两个排气管的废气最后都通到这个消音器内,从顶部中央的弯管排出,消音器朝外的部分被一块弧形的护板遮盖。因为这个消音器在实际使用中会持续发热,而它的位置又离动力室后部的油箱过近,容易导致燃油过热,所以后来就被废止了。

VK 3002(MAN)样车没有预留任何形式的天线基座,所以它们可能并没有安装无线电设备。

炮塔

据称莱茵金属一共为VK 3002(MAN)项目完成了两个炮塔,而且在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所见只有V2样车安装过炮塔,而V1则似乎一直安装着模拟炮塔重量的配重,在炮塔座圈位置搭载着一个薄金属板制作的封闭式舱室。

VK 3002(MAN)的炮塔与量产的黑豹外形存在很大差异,侧面较短,而侧面和炮塔后装甲之间的过渡面较长,略呈船形。在设计之初,炮塔最宽处为2140mm,前脸底边长度为1840mm,但最终成型的炮塔要宽一些,最宽处延展至2300mm,前脸底边改为2104mm。为了在整体拓宽的情况下保持炮塔前后装甲的斜率不变,炮塔整体高度又被抬高20mm,从770mm增长至790mm。在投入量产的时候,虽然炮塔的形状改变,前装甲也从80mm增加到100mm,但整体尺寸没有发生变化。

样车装备和量产车相同的Kwk 42坦克炮,但制退器是类似于Kwk 40/StuK 40早期使用的单气室球形制退器的制形,直径为220mm,尺寸与前者并不相同。炮盾的中心向右偏离车体中轴线40mm,但火炮基准线仍与车体中轴线重叠。指挥塔基本与黑豹D相同,都为筒状的型号。但车长舱盖的旋转枢轴却布置在后向观察口之上,后向观察口并不直接朝向六点钟方向,而是略向左偏。观察口呈矩形,而不像黑豹D的车长观察口那样四角略呈圆角。指挥塔左侧下部带有一个弧状的围壳,这个围壳不是在炮塔侧装甲上冲压或是弯折出来的,而是单独制造出来,再焊接到侧装甲上预留的缺口上面的。炮塔侧装甲与前装甲结合部位的结构与黑豹D相同,都是在侧装甲前端带有一个呈梯形的榫头,嵌入前装甲侧面的缺口中进行焊接。与量产车辆相比,炮塔侧装甲后缘超出炮塔后装甲距离较长,而且后缘的切割形状也不太一样。

炮塔两侧面和后面开有射击孔、联络舱门和逃生门,布局与黑豹D相同,逃生门上方的把手较长。炮塔两侧带有烟雾发射器,烟雾发射器的导线从支架前面的顶装甲打孔引出。顶装甲上面的炮塔起重吊环形制与量产车不一致,量产车为三个焊接在顶装甲上面的倒U形环,而样车则为三个分别焊接于烟雾发射器支架末端和炮塔顶甲后部中间位置的,近似于希腊文字母“Ω”形状的吊环。

经历

VK 3002(MAN)的V1、V2样车并不是军方资产,而是归MAN公司所有,所以这两辆车都悬挂有纽伦堡地区的民用车牌照(IIN开头)。它们除了在1942年11月8-14日间在贝尔卡(Berka)向军备部长施佩尔以及来自武器局测试6处的官员进行动态演示之外,就一直由MAN公司自行保存。MAN公司在离纽伦堡不远的哈因堡(Hainberg)有一处自备试验场,这两辆样车经常会在那里接受各类测试,至少到1944年的时候,V1样车还在进行安装钢缘路轮和公母履带的测试。1945年,MAN公司纽伦堡工厂被美军占领,美军在其M24总装车间的一角发现了V2样车的车体和一个炮塔样品,这两辆样车最终没有一辆保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K3002(MAN)的1:20草图,1942年5月2日,上面盖有保密章(字样为Gehei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11月5日,V2样车在MAN公司哈因堡试验场留下的一组照片,可以看出它当时并未安装变速器检修盖板,引擎盖板并未用螺栓固定,所有的螺栓孔都是空着的,燃油加注口盖上还连接着一个专用的开闭扳手。炮盾上的两个圆圈是铸件完成后切除余料留下的痕迹,挡泥板的形制也基本和量产车相同。注意它的车号是IIN 0687,车前和车后都悬挂着民用牌照,首上中央位置书写着阿拉伯数字“2”,车体左侧还加装了一个折叠登车梯,位置大致和车长舱门相对应。有资料称该车的车尾储物箱是带有纵向加强筋的形制,这种形制的储物箱在后期量产的黑豹G上也出现过。该车的面漆颜色为德国灰(RAL 7021),拍摄时较为肮脏,而且照片很可能修过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V2样车炮塔左侧前部和内炮盾侧面带有量产车上面不存在的凸起物,其中左侧前部的凸起物外缘与前装甲、侧装甲的焊线平齐。这里还能看出烟雾发射器基座的固定方式与黑豹D不同,上部有两个并排的螺栓,似乎使用了三号坦克现成的部件,在黑豹D上,该基座是利用上下两个螺钉进行固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擎检修盖板两个铰链之间的口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圈内为车长舱门枢轴的顶端,可见它正好位于后向观察口上方,后向观察口略向左偏移,而不是正对六点钟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K 3002(MAN)和黑豹D/A车体侧装甲末端造型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K 3002(MAN)和黑豹D炮塔侧装甲后缘的造型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首和车尾的结构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钉负重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扇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存的带冷却液加注口的风扇罩在切去延伸出来的加注口之后继续在一部分黑豹D上面使用,直到库存告罄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多方查证资料,发现目前并没有特别准确的VK 3002(MAN)的线图,如上线图来自Panzer Tracts 005-1 黑豹D专册,已经是最靠谱的了,也已经完成于十多年之前,因为缺乏车尾和俯视角度的照片,细节缺失严重,比量产车型的线图差得远。威龙的6830套件比这个线图强一些,但也做错了或者少做了很多细节,远远算不上“精确还原”——至于《坦克世界》的建模更是口歪眼斜,看都不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卸掉顶盖的V2样车动力室,两个箭头所指的位置是散热器的水箱盖,与盖板上面的风扇罩冷却液加注口位置互相对应。画叉的位置在量产车上是一个带加注口的小型冷却液罐,而在样车上整片位置都被一个较大型的油箱占据。引擎为装有三个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HL210 P30,位置似乎要比量产车辆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2样车炮塔内部,布置和量产车辆存在很大差异,可以清楚的看见车长指挥塔下面凸起的围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2样车装备的Kwk 42坦克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塔吊篮左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塔吊篮右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安装主炮的炮塔前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1样车和V2不同,似乎一直都只是个机动测试平台,注意它的侧面有两排平齐的固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MAN公司利用V1样车在哈因堡试验场的模拟搓板路上测试钢缘负重轮和Gg64/660/300这一型号的履带(黑豹II行军履带/虎王运输履带)。该车车号为IIN 6086,牌照悬挂在搭建于车体上部的舱室上,车体侧面安装着备用履带,右侧还装着某种实验仪器。注意它的驾驶员观察窗和机电员轻武器射击口都没有安装盖板,而是以透明赛璐珞片或是玻璃窗覆盖,这两个开口可能只是简单的被切割出来,而没有进行过安装盖板相关的机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适配Gg64/660/300履带,V1样车更换了特制的主动轮和诱导轮,注意两段前挡泥板上没有加强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怪的是,V1虽然不是战车,但在它的左侧下段挡泥板上却画了一个古代维京尼文符号“狼之钩”(Wolfsangel),与党卫军帝国师的师徽类似,这个符号有很多种变体,时至今日仍被使用在一些师徽和护身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兰AJ-Press出版社书籍中针对V1样车所绘制的线图,比PT的更加不堪,但至少“合理的”推断了一下那个“铁皮房子”顶部应该是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领MAN公司纽伦堡工厂之后,美军在M24车间东南角找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闲置物品,其中就有V2样车的车体。当时这个车体的机电员轻武器射击口位置已被切成了圆洞,应该是为了测试半球形机枪座才切成这样的。驾驶员观察口的盖板和内部组件也已经被拆除,在外部加装了一个窗格框架。大灯只剩下左边的,右灯被连同基座一同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V2车体的后方放置着一个样车炮塔,但似乎并不是V2原先的那个。烟雾发射器导线从支架的后面引出,而且指挥塔观察口的方向也和之前的炮塔存在差异——没有一个观察口是正对前方的。该炮塔的炮盾也和V2以及量产车都不太一样,只有一个方形的观瞄孔,而且火炮基部的领圈位置也要更厚一些。在它前面的那一摞环状物是炮塔环,再往前则是一个散热器总成和一个主动轮。这个炮塔后面则是一堆Kwk 42坦克炮,一个防盾和一台HL 230引擎(此图出处:Panzerwrecks:Nürnberg's Panzer Factory-A Photographic Study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2样车线图与早期批次量产型黑豹D线图的对比,仅供参考。

注:上文所述“详细资料”目前仅限如下几项:

1.“尼伯龙根工厂”公众号日常推送图文。

2.公众号作者或管理组成员主讲的讲座相关内容。

3.公众号作者或管理组成员录制的多媒体文件。

4.公众号参与或主办的特定活动中提供的纪念品或奖品。

5.其他公众号或媒体在获得本公众号授权后转载的本公众号内容。

除此之外,其他内容的实体或电子资料一律不对外提供,请勿发信索取,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