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一天日出日落16次、温差高达200度的太空特殊环境,不仅能让航天员随意漂浮,做出类似“乾坤大挪移”的高难动作,也可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患上各种“太空病”: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胃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骨钙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障碍,心血管功能失调等。
由于航天员在太空中遇到的航天病症复杂多样,如果对每一种病症都采取一种防护措施,航天员的健康保护势必会变得极为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来帮助航天员有效对付各种复杂的航天病症呢?

航天医学 “整体功能态”理论,为解决航天病症找到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发表了《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人体功能态学说这一概念和理论,被认为是指导人体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十几年后,航天医学专家张瑞钧教授等在《航天医学和医学工程》刊物上,发表了题为“整体功能态在航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的学术文章,首次将“整体功能态”的理论引入航天医学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
张瑞均等认为: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下罹患的航天病症虽然复杂多样,但在其体内多个重要生命系统上却表现出趋势一致的、规律性的功能变化,从而形成特定类型的功能状态,即“整体功能态”。
“整体功能态”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航天病症从表面上看是几个特定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从更深的层次上,却反映了航天员所处的“整体功能态”,这是共性。我们只要抓住这种共性,通过调节整体功能态,就能帮助航天员以简单的方法对付复杂的航天病症。
航天医学专家把航天员可能出现的各种整体功能态归纳为:抑制型整体功能态、应激型整体功能态、血瘀型整体功能态等。

调节整体功能态,“神经-内分泌-免疫”中枢调控系统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Basedousky提出了著名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证明原认为彼此独立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各司其职,又互相调节,构成一个机体整合和调控“网络”。
在人体的九大系统中,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组织、骨骼肌肉系统等六大系统主要执行营养、代谢和生殖等基本生理功能,而广泛分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却起着调控上述系统、参与机体防御、控制生长发育以及机体的自我修复等重要作用,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也就是说,人的所有生理和病理过程,都离不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调控。
比如航天员在太空中出现的骨钙流失,就是因为失重,启动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机制,使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动继续,骨钙大量流失,出现“负钙平衡”,形成一个以局部骨吸收为主的失骨量过程。
因此,航天医学专家认为,调节整体功能态,“神经-内分泌-免疫”中枢调控系统是关键。“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作用,它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了身体其它器官组织的状况好坏。通过启动并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中枢调控机制,调节整体功能态,就能帮助航天员有效对付和预防各种航天病症,从而安全、高效地完成复杂的航天任务。

整体功能态理论广泛应用于我国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保障工作当中,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