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作为唐朝最出名的诗人,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年轻时,李白放浪形骸、不拘一格,仕途受挫之后,他索性辞官不做,远离长安,当一个逍遥自在的旅人。当然,若兜里没有碎银几两,也没有游山玩水的勇气,不过还好,李白这辈子最不差的就是银子,学者推测,他第一次出游带的银子,就相当于30万人民币,由此可见,他的人生的确如诗中所说,充满了潇洒与快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李白的心境并不是一直如此的,在不同的年龄段,他写诗的风格也是略有差异的。24岁那年,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仅仅在2年后,他便感慨“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了,看淡一切之后,李白失去了往日的磅礴大气,而是变得锋芒毕露: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晚年时,李白玩不动了,孤独一直陪伴着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当李白走到生命尽头之时,他已经回天乏力了,失去了所有希望的他只能呜呼哀哉,黯然说一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虽然李白是天才,他的浪漫主义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官场险恶,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的他被投入大牢,除了杜甫外,没有一个人敢为他说句公道话,“人情冷暖”4个字,李白可谓体会了个通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李白仍不失为一个豪迈之人,他遍交好友,嗜酒如命,有美酒的地方,就一定有他李白。《将进酒》一诗乃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论过了多少年,人们仍能记起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除此之外,还有一句颇为经典,因为它曾引起了不少争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将”这个字的读音,多年来真是变了又变,中学老师让读“qiang”,大学老师让读“jiang”,虽说现在的高考全国卷已经不考读音了,但是这个字,却让不少人“如鲠在喉”。众所周知,后世传颂的《将进酒》极有可能不是李白的原版,因为在唐代敦煌抄本(甲本)中,有一首名为《惜罇空》的诗,其中有句诗是这么说的:岑夫子,丹丘生,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若想确认“将”字的读音,就要从文学上进行分析。从对仗的角度来看,将是“将要”的意思,而“进酒”也不是通常理解的“饮酒”或“喝酒”,而是“上酒”的意思。整句话翻译过来:把酒给你满上。不过,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边家珍教授却发表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将”字念“qiang”,意思是“请”,尽情喝,别客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为了辩出一个结果,不少专家都各自站了队,他们列举了许多“将”字的用法,似乎都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既然都有道理,那就都不算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谁也不知道李白喝酒时是个什么心态,若是在这个字的读音上争论不休,只会徒增笑料罢了。那么大家认为,“将”字应该读“qiang”,还是“jiang”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