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语管窥蠡测说:“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有时,人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看到蓝天白云就觉得整个天空都这样美好,看到乌云密布就认为整个天空都不好,他们只通过小小的天井,就做出对事情的判断。

殊不知,这蓝天白云可能是有人故意挂上去,目的是让他们沉醉于虚假的认知中,实际他们的周围已危机四伏。而乌云密布却是为了驱逐他们周围的野兽,不得已的一种保护手段。

一、“好名声的清官”

清朝时,有著名的“康乾盛世”,可乾隆更多是依靠康熙和雍正打下的家底,乾隆对此不自知,甚至自封为“十全老人”。就是在这位“十全老人”统治期间,清朝各处频繁发生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在清朝南方发生旱灾,此灾难波及众多地区,于是,乾隆特派大臣去赈灾,可不管所派之人有多好的名声,灾民还是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

这些有清白之名的官员,到了灾区后,看着众多灾民,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灾民,可灾民越赈越多,到后来,粮仓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这些官员并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地有很多人冒领赈灾粮,这些官员也有自己对策,可一旦选择这种方法,肯定会遭到谩骂,影响自己的美名,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这些官员对待问题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广开粮仓,直到粮仓没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员们的做法,深得灾民的拥护,灾民认为这些人是真正的“父母官”,认为他们为了百姓付出了全部,只是因为老天爷过于严厉,才没成功。朝廷上对这样官员的做法是大肆赞扬,觉得他们有“圣人”的风范。只是,这些官员虽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却饿死了更多的百姓。

乾隆知道这些官员并没有尽心,可他也不能随意惩罚一个拥有好名声的人,无奈之下,乾隆只得派和珅,前去赈灾。

和珅是有名的贪官,虽然他非常有实力,可人们只记得他的贪腐,所有人都觉得派和珅去赈灾,和珅会把赈灾粮全都装进自己的口袋,不会管百姓的死活,所有人都等着和珅出丑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复杂的事情,有些人并不是不能完成,他们只是更爱惜自己的名声。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他们可以不作为,可以将人民利益搁置一边,任由事情往坏处发展,他们空有“好名声”,但对国家对人民没有一丝帮助。

二、和珅的大智慧、大勇气

到了灾区的和珅,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大地上颗粒无收,裂着深深的口子,百姓们衣不着缕,哀嚎遍野,更让和珅心痛的是,古书上讲的:易子相食。竟真的发生在他眼前。

和珅觉得不能再拖了,立马命令手下,开仓,设粥铺,灾民们看到有粥吃,蜂蛹而至,和珅看着眼前排队的灾民,却发现有些不对劲,虽然灾民个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但其中有些人的精神状态竟非常好,这引起和珅的警觉,他派手下跟着那些精神好的人,想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下反应回来的情况,让和珅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有很多家境殷实的人,装扮成灾民,骗取朝廷的赈灾粮,怪不得粮仓的粮食一直不够,症结原来在此,和珅心生一计,只要往粥里加上沙子,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就会因为沙子而不去领粥,那些真正的灾民也能吃上朝廷的赈灾粮。

可这样做,势必引起那些只读圣贤书爱惜自己名声的大臣的谩骂,可不这么做,百姓就真的会饿死,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和珅决定救灾民,他想反正自己也背负了很多骂名,也就不怕再多个骂名。

于是和珅每次发粥,都让手下在粥里放几把沙子,那些“假灾民”见此情景,骂骂咧咧转头就走,灾民们吃了带沙子的粥,也纷纷在心中骂和珅这个大贪官,竟然在粥里放沙。得此消息的“清官”纷纷参照和珅,乾隆也对和珅的办法大力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顶着无数压力,坚持用自己的方法赈灾,他抛弃了个人名声,为了百姓付出了自己。当个人名利和国家利益冲突时,选择国家利益而损害个人名利的人,是有大勇气大智慧的人,虽然他们会承受很大压力,甚至被无情地谩骂,但时间会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对和珅的认可

在和珅的主持下,灾民数量越来越少,旱情得到很大的缓解,可人们还在骂和珅,认为他是个贪污赈灾粮的贪官,直到后来再次发生灾情。

乾隆年间经常发生灾情,在和珅成功赈灾后,河北地区又发生灾情。这次当地官员还是先按照常规方式赈灾,照例,灾民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当地官员决定用和珅的方法赈灾,用和珅的方法赈灾后,灾情立刻得到缓解,不再有灾民饿死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大家终于认可了和珅,认为他的办法是真正的救民之法,是真正牺牲自己名利为百姓办实事的举动,至此,和珅的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甚至是数百年以后,和珅的做法又被世界肯定。

世界就是如此,有的人的行为看似对人民有益,实则只是为了顾全自己利益的不作为,这种“有益”如慢性毒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死亡。而有些人看似损害了大众的利益,实则是为大众的利益损失了自己名声,这样的人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