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中国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诞生了蒋百里、白崇禧、瑚琏、彭德怀、粟裕等无数百战名将。民国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如此多的将星,离不开其时代性,更离不开为国家培育英才的军事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笔者就来聊聊民国六大军校的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5月在保定东关外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后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七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赵理泰。

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云南于1899年设立陆军武备学堂,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高尔登为首任总办。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

1907年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奉天陆军小学堂设立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10月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始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讲武堂停办。1919年2月,由张作霖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张作相为首任堂长,熙洽为首任教育长。1927年9月张学良改称为东北陆军讲武堂,1928年3月改称为陆军讲武堂。

天津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合称中国三大讲武堂。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韩家墅创立北洋陆军讲武堂,学员定额180名。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我国第一座仿西洋式的新型军事学堂,由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后征地400亩,耗银48万两,历时1年余建成,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东西两大院落。院内设有营房、讲堂、食堂、浴室等设施,可容纳3000人居住。两院中间有一小型弹药库,另在杨家嘴设有大弹药库,院外有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