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在古代发挥着什么作用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从西周就开始修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更是大肆修筑长城,历朝历代也都在不断加固和新修长城。迄今为止,总长度已超过21000公里,有人表示,长城没什么实际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长城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长城的真正作用在于——侵略者只要没有全面突破长城防线,侵略者就有被切断后勤运输线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说,秦始皇长城害惨了欧洲。这又是为什么呢?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会不断侵扰周边国家获得资源和财富,弥补古代游牧业不太稳定的缺点,长城漫长的防卫线是可攻可守的重要防御工事,跨过长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越来越难,他们便将掠夺的目标向西方转移,历史上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进攻过西方,因此在西方学者的眼里长城就是“祸水东引”的最佳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