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抗战影视剧的话题一度热门起来,起因是一部新上映的电视剧《雷霆战将》,其中许多不合理的情节遭到了观众的疯狂吐槽。在电视剧中,我们的队伍装备精良,打击日寇轻而易举,让人们感觉抗日战争打的实在太容易了。这种抗日神剧是严重违背史实的,是对抗日战争这段光辉历史的亵渎。剧中,我军清一色装备捷克式轻机枪冲锋的画面,实在是叫人不可忍!事实上,当时我军的装备是很差的,枪械基本都是“万国牌”,连基本的步枪都做不到统一,更别说轻机枪了。真应该让那些神剧导演们看看下面这些记录抗战历史的老照片,看看真实的抗战是什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不动就是机枪冲锋

在1944年战争正如火如荼的中国,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克服了重重困难,从重庆历尽千辛万苦步行到了延安,并且对延安和华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由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在艰苦条件下与日寇作战,写下了震惊世界的《北行漫记》,并且还拍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里森·福尔曼和我军战士的合影

从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拍摄的一张照片中的细节就可以反映当时的八路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很多轻武器爱好者很清楚,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轻武器装备有多杂乱。当时出现在我国境内的轻武器多达上百种,使用年限不一,口径不一,产地不一,在一支正规军中轻武器都能多达十几种型号,而八路军的装备就更加混乱了,通过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晋绥根据地拍下的一张照片的细节,就可以反映出当年的抗日军民条件有多么艰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里森·福尔曼在晋绥革命根据地拍摄的民兵战士,上图可辨识的步枪有七把,六种不同型号

上图是哈里森·福尔曼在晋绥革命根据地拍摄的民兵战士,上图可辨识无大面积遮挡的步枪共有七把,但这七把步枪是六种不同的型号,令人震惊的是,虽然我们知道抗战时期我国的军事装备是万国牌,但也无法想到有如此杂乱,下面看小编从照片细节中依依向各位读者介绍这几种出现在照片中的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图左一和右二的民兵战士背的是毛瑟98型步枪

在全图左一和右二的民兵战士背的是毛瑟G98型步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步兵的制式步枪,毛瑟G98型最大的外形特征就是叶型标尺,740mm长的长枪管,全枪长度要比各位军迷熟知的中正式和毛瑟1924标准型步枪及其仿制品要长一大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还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大量欧洲剩余的军事装备进入了中国,当时南方的军阀曾进口过几批毛瑟G98型步枪。可能这几把毛瑟G98型步枪在长征过程中被红军缴获,后面交给了民兵战士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图左二和左三的民兵战士背的是元年式步枪和辽十三步枪

在全图左二和左三的民兵战士背的是元年式步枪和辽十三步枪,元年式步枪是清朝末年向德国毛瑟公司量身定制的毛瑟枪,当时使用的7.92MM步枪弹后坐力太大,不适合当时中国人的体格,便要求毛瑟公司开发一种使用6.8MM步枪弹的毛瑟步枪,元年式步枪的全枪长度和毛瑟G98型步枪差不多,但是元年式步枪可能是为了简化生产工艺,该枪没有采用标准的毛瑟式前枪管管箍,使用的是较为简陋的前枪管管箍。元年式步枪大部分由广东兵工厂生产,粤系军阀曾大量装备,左二的民兵战士手中的元年式步枪可能也是在长征期间被红军缴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年式步枪

辽十三步枪是当时的奉天兵工厂结合毛瑟步枪和38式步枪设计的,其枪机使用的是毛瑟式枪机,但辽十三步枪的枪身更像是38式步枪,而且辽十三步枪还配有防尘盖,图中这支辽十三的防尘盖已经遗失,辽十三步枪还有一个小的外观特征,在前枪管管箍下有一个小阅兵勾,用于在阅兵仪式中系带旗帜,当时的奉天兵工厂是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其生产的辽十三步枪不仅提供给奉系军阀部队使用,还向其他军阀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图左四和左五的背的是汉阳造和38式步枪

作为在抗日战争中出镜率最高的汉阳造步枪和38式步枪,关于这两把枪的性能就不多做介绍了,左四只露出一小部分的固定弹匣是汉阳造步枪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了。全图中左五步枪的枪机上大大的防尘盖,椭圆型的枪栓柄一看就是38式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图最右侧的战士背的是一把FN1930步枪

FN1930步枪是比利时FN公司得到了毛瑟公司授权后生产的毛瑟1924标准型步枪,FN1930步枪凭借FN公司出色的机加工能力,该枪射击精度很高,枪管寿命也高,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受抗日军民的欢迎,在我方军队中一般都将FN1930步枪交给实战经验和枪法较好的老兵使用,FN1930步枪也是抗日期间数量最多的进口步枪之一。FN1930步枪的外观特征就是采用了全包围护木,前枪管管箍后的枪管上也有护木包裹,显得该枪比其他的步枪要粗壮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N1930步枪

哈里森·福尔曼拍下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条件是多么艰苦,革命先辈在困难条件下靠着满腔热血与日寇战斗,这份精神值得我们牢记与传承。尊重史实才是对抗战最大的尊敬,抗战影视剧带给观众的不应该只是“杀鬼子”的快感,而是我抗日军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旧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