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话题,为大家梳理一下"游侠"这种人物角色在我国古代社会各阶段的兴衰起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先生

说到"侠",我们首先可能想到的,大都是去年刚刚驾鹤的金庸先生的作品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大侠"。但实际上,文学作品毕竟是虚构的,先生笔下那些忠肝义胆、叱咤江湖、甚至攘臂扼腕救国于危难之中的英雄们,在真实的历史发展当中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存在,而且宋、元、明三个朝代本身就是一个侠的势力相对而言从逐步衰落到"默默无闻"的时期。但金庸先生的确以他深厚的功力,将散落在我国长河中的"侠"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还重新赋予了"侠"这个群体一些更为理想化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大侠形象

言归正传。"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但作为一种研究对象,韩非子只是"恨恨地"将它与当时还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并称,说了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直到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对游侠的认识形诸笔墨,写下扣人心弦的《史记·游侠列传》,使得游侠群体短暂地获得了在王朝的正史当中亮相的机会(当然,褒贬也就理所当然地掌握在执笔者手中了)。

在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孕育出了不少轰轰烈烈的"大V"侠,比如豫让、专诸、荆轲、秦舞阳等,他们"义"字当先,追求公平和正义,与墨家思想有着明显的联系,因此"侠"也常被称作"墨侠"。这些急公义、轻私利的游侠,在社会上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可以说集中代表了我国"侠"传统的原始精神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侠客秦舞阳

根据司马迁和其他学者对"侠"的生存环境的界定,刘邦尽管贵为大汉朝的开国之君,但早年的他也被归结于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游侠"阶层——没错,在战国时期乃至到汉初,"游侠"已经俨然成了一个被民众所承认的社会阶层。跟刘邦一起起事的那些人,除了张良是韩国贵族出身以外,其余的也大都是出身于市井之间的游侠。

汉武帝时代,国力和皇权都获得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在大一统的思想背景下,汉武帝认为国家力量足以控制一切,允许游侠势力的存在无异于是开门揖盗,于是一方面加强对民间社会的管控,一方面任用公孙弘等文人儒士,大肆扫除以郭解为代表的游侠势力,使原本寄生于民间社会的游侠阶层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西汉时期的游侠再也难以大规模地集结起来,与朝廷势力之间形成明显的张力。

到了东汉时期,游侠的性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先秦时期救危扶难、仗义疏财的"正义"化身,蜕变成了"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的豪暴之侠(荀悦《汉纪》),我国的"侠"文化出现了异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人欢迎的郭解

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敢于公然对抗朝廷,他们的底气之一便是因为像战国时期的士人那样大规模"养士",为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加薪助火。《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董卓、孙权、曹操、刘备等,无一不与"侠"亲近,甚至他们本人就是豪侠出身。同时,松动的社会结构也使"侠"重新获得了相应的生存空间,逐渐地活跃于社会各个角落。

到了隋唐时期,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皇室和相对宽松的统治氛围,为侠客的存在提供了再合适不过的土壤,社会上充盈着浓厚的"豪侠"意识,"文人行侠"成了唐朝侠客文化的特色,在追求前代侠客"狂放"气概的同时,"儒侠兼备"成了不少文人骚客的追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诗仙李白。在唐传奇中,甚至还出现了聂隐娘、红线、荆十三娘等令人称道的"女侠"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女侠聂隐娘

从宋代开始,随着"文武分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武官地位急剧下降,使得与侠有着密切关系、甚至作为侠的本质之一的"武"字一度成为文人士大夫口中的"忌讳",侠士之风开始落入低潮。但由于两宋军事一向羸弱,与周边政权的持续战争和接连失利,又使部分身怀武艺的边民团结御敌,为了国家的安宁舍生忘死,令人敬畏。同时,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些底层民众被迫铤而走险,成了亡命江湖的绿林侠客。宋元明时期,侠客活动逐渐开始转入"地下",并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催生起来的民间武术团体相结合,同时具备"世俗化"和"江湖义气"两大特征。

清代暮气充塞的社会环境下,侠客既不具有汉唐时代的显赫身份,甚至难以像宋明时代那样聚义于山林湖泊,而是成为了朝廷不遗余力、严厉打击的对象。鲁迅先生认为,这一时期的侠客小说,如《三侠五义》等所体现出来的侠客精神,虽然没有拂逆我国先秦古侠的的"义"字精神,但多已经沦为官府的"编外"力量,对于官府和民众而言,都是一种相当边缘化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侠作为社会力量,具有强弱不一、形式变幻的特点,但"侠"的精神始终存在,而且在每个时期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当社会环境宽松一些,侠的活跃度就高一些;当社会氛围趋于高压,侠的活动也就相应地有所收敛乃至暂时"沉默"。

"侠"或大或小、不绝如缕地生存和活动于朝廷的官方势力和最具体的民间生活之间,以自己对侠义精神的理解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曾经有效地润滑着古代社会"大车轮"的运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侠"曾经为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地存续于这片土地上,作出了自己特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