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与印度的宗教不同,就在于佛法的清规不同,印度的佛法传入我国之后,禅宗大师就为它从新规划了新的规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如果这一天没有劳作,那么这一天就没有食物可以吃,直到有一天禅宗大师年纪大了,他的弟子让他休息,弟子们进行劳作,但是禅宗大师说这就是规矩,规矩是人人都需要遵守的,禅宗大师用不吃东西来拒绝弟子的关怀,他认为规矩是给众人制定的,所以自己也是人,就要遵守规矩,自己定的规则,自己要做好榜样,这样人们才会信服,人们才会按照他的规矩去做事情,这种清规被人们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禅宗大师也对佛教非常的信仰,他也极力推荐人们信仰佛教,佛教传到东土大唐之后,皇帝也非常信仰佛教,并且在东土这片土地上慢慢发展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并且佛教的一些规矩被人们一直使用,并且整理完善,佛教能发展并且流传至今也是得益于我国有很多著名的禅宗大师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听说过“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这是一段佛教的故事,是师徒二人师傅马祖师和百丈怀海禅师,这两位人物为中国历史的佛教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印度的生活方式和法律制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就需要我们国人一点一点优化佛法和佛教的规矩。在印度的出家人是不可以耕种地的,也不可以进行织布做衣服的,但是传到了中国,中国人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做法,人们开始慢慢的摸索,刚开始是化缘,居无定所,后来经过人们慢慢的改变,找到了调整的入口,才从居无定所走向丛林的寺院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出现一位高僧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推荐修建寺庙,当时的皇帝也非常的信仰佛教,所以皇帝也同意了马祖道一禅师的说法,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修建很多寺庙,寺庙也是在那个时候被普遍推广的,后来到了一定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听过丛林这个词,这个词就是很多僧人聚集在一起,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一件,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一位大师来带领众人,听大师的安排,这就形成了僧人的一个角色住持,众人听住持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