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后人有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比如晚清的中流砥柱李鸿章,年轻的时候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当我们长大以后才发现,李鸿章也有他的苦衷和不易。

“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算是对李鸿章最好的解释吧!然而还有那些历史人物,是我们从小就崇拜的,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全是坏人,颠覆我们的认知,本篇文章就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匡衡

来提起匡衡,可能有的人不认识,但是他“凿壁借光”的故事却被世人广为称颂。凿壁借光最早记载于刘歆《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借光”这个故事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就连《汉书》也把匡衡列为一代明相世代相传。虽然正史中的匡衡刻苦读书,但是匡衡为官以后却专权奸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匡衡徇私舞弊自己的儿子匡昌

《汉书·传·匡张孔马传》记载:“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翻译一下:匡衡的儿子匡昌担任越骑校尉,酒醉后杀人,被抓入狱。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合谋救匡昌。事情被发现后,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皇上派使者韶令恢复匡衡的官帽朝鞋。但是有司上奏匡衡垄断偷盗土地,匡衡受牵连被免官。

匡衡利用职位上的便利,擅自把土地归附给大臣

《汉书·传·匡张孔马传》记载:“《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地,所以一统尊法制也。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计簿已定而背法制,专地盗土以自益,及赐、明阿承衡意,猥举郡计,乱减县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翻译一下:《春秋》的义理表明,诸侯不能垄断土地,要一律遵循国家的法律制度。匡衡官职高居三公,辅助国家朝政,掌握封地的田亩簿册,知晓郡地划定边界的实际情况,应该正确地划定界限。

可是在当地重新统计田亩、重新划定封地边界后,匡衡仍然违背国家的法律制度,盗取、专断土地,来增私利,他的下属官员陆赐、明阿谀奉承匡衡的旨意,歪曲上报封地的统计数目,乱减县界,欺上瞒下,擅自将土地归附给大臣,都是违法的。“于是皇上批准两人的上奏,对匡衡没有治罪,只是免去丞相职务,贬为平民,匡衡最后死在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蔡伦

提起来蔡伦,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造纸”,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最早是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很不方便。后来,人们把字写在了竹片、木板上,再编成书,这种书非常重。也有人把字写在白绸上,书虽然轻了,但很贵。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史的蔡伦因为参与政治斗争,喝毒药而死。

汉和帝时期,外戚窦氏家族把持朝政。蔡伦为了讨好窦太后,参与迫害了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窦太后死后,邓太后封蔡伦为龙亭侯,安帝亲政以后,蔡伦因为“宋贵人”、“刘庆”事件,喝毒药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李绅

提起来李绅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提起来他的诗,可谓尽人皆知。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流传千古,然而李绅入仕以后,却过起了奢靡的生活。

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以后,基本上丧失了诗歌中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腐败官吏。当时李绅担任扬州节度使的时候,邀请刘禹锡去他家做客。刘禹锡便写了《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的意思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由于李绅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死后被定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