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俨少(1909-1993)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既全能又多产的名画家,其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几乎无所不能,且无所不精。

松壑听泉|陆俨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壑听泉|陆俨少

他强调:传统再好,也要进化,学习传统,就是为了创新。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新技法,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新昌大佛寺|陆俨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昌大佛寺|陆俨少

绘画艺术和别的艺术一样,贵在创造,使人看了有新鲜的感觉。如果抄袭别人,不加以[化],完全是别人的面目,尤其一些大名家,大家所熟知的面目,那就不新鲜了,也就不能吸引人,失去艺术的魅力。所以必须推陈出新,从陈的基础上推进一步,化入自己的东西,创造出新的面目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俨少先生不仅在个人的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被世界公认为山水画大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国画教育家,对中国山水画教育事业的贡献居功至伟。先生对山水画的教授要求极为严格,他的门生不仅要画好画,还要有广博的文史、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正因为陆俨少先生有这种指导思想,加上他的厚重的学养,所以他带出的学生,都是为中国山水画有序传承的学院派领军人物。其中张佩就是陆俨少先生在浙江美院教授的最后一批学生中最为得意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俨少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现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一批知名画家,先生一生淡薄名利,非常爱才惜才。陆俨少老师当年时常感慨一句话“人才难得”,张佩作为先生在浙江美院最后一批学生,当年仅招收了12人。在当年报考时竞争尤为激烈,张佩披荆斩棘最后脱颖而出得以拜入老师门下。张佩求学期间,在一众同学中,张佩的艺术才华逐渐被先生所认可和赏识。当陆俨少先生发现这位学生是可造之材后,更是倾囊相授,全力栽培,呵护有加,不断鼓励张佩要努力奋斗。

张佩(右一)在西冷印社与同学导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佩(右一)在西冷印社与同学导师合影

张佩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时,陆俨少先生观其画后曾有言:

“张佩的画笔性不错,从画面气象、笔墨的韵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如能在古法的基础上予以加减变化,日后必有自己的面目。”( 陆俨少 1988年10月于杭州)

张佩(右一)在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佩(右一)在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期间

在张佩即将毕业之时,陆俨少先生知道西泠印社可为学生举办一场个人画展,先生深知这场活动对年轻学生未来的深远影响,极力推崇张佩参加。几经奔波,安排各项事宜,促成张佩还未走出校门就在西泠印社举办的人生第一次个展,意义非凡,也是从起步阶段奠定了画坛的坚实基础,使其终成大器。张佩老师时至今日,都非常感念恩师的知遇之恩,同时也从恩师陆俨少的身上学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修养、胸襟和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张佩已从艺30余年,早已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成就。他将水墨写意与青绿山水两大门类融会贯通,独创出别具一格的水墨写意青绿山水。将南派的意境和北派的法度完美融合,在继承南北各派传统的前提下再度创新,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完全突破了地域之界,达南北交融,繁简疏密交互辉映成趣。

《青山红树听流泉》/张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山红树听流泉》/张佩

正如张佩自己所说“现在创作山水画已达到一个忘我的境界,是笔先意随,初无定稿,随机生发,运走随心,把笔悠然,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

《太行斜阳听流泉》/张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斜阳听流泉》/张佩

他艺术独特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蕴,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极具正大气象,体现出人文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的中国山水画样式。

《石泉出碧壑》/ 张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出碧壑》/ 张佩

张佩笔下山水囊括万物,同时又能布置有序,使画面章法层次丰富。能将画中树、石、的各种结构,林木组合的恰到好处,可见其胸中丘壑。深究之,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能考察画家对传统国画内质及其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文化、哲学观的理解程度。张佩在对山水画的解构中,注重生命情感与形式语言的合一性及其产生的节奏、韵律,也自可见他对山水古法的研究非浮于表面,而是深层次的挖掘其精神和审美内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