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辆越来越多,该往哪儿停?多年前,京城有一些小区以预见性的眼光建设了立体停车库,方便居民停车。然而时光流转,其中一些立体停车库如今已维保乏力,陷入“瘫痪”。这些“钢铁侠”何去何从,似乎成了沉重的负担。日前,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实地调查立体停车库“瘫痪”的背后。

建成15年 立体变单层

下午两点,一辆小车开进了京棉新城101号、102号楼小院。只见小车左转右拐,最终停在一个带有顶棚的车库中。因车位有两条凹下去的轨道,对应着轿车的车轮。车主停车时必须把车轮对准轨道才能停车,汽车停进车库要颇费一番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带有蓝色顶棚的车库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双层立体车库,但车库的二层平台全不见了。车主王先生表示,这些平台在去年底时全被拆了,“说是太久不用了,怕上边那层掉下来砸着车。”小院物业表示,该小院是2005年左右建成。

建成之初,开发商就配套建设了这个立体车库。可没成想,车库建成后试运行的第一天,就发现车位移动的噪音太大,居民根本无法忍受。从那之后,车库就只开放了位于一层的车位,立体部分一天都没用过。

王先生表示,现在小区停车位仍有缺口。每到周末,许多停不进来的车就只能停到院外路侧。居民也曾询问立体车库能否翻建,但因涉及资金较大,钱该由谁出没有定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公司出状况 多失信异常

除了由开发商出资或业主集资建车库,还有一种“小区出地皮,第三方投资公司全额出资”的立体车库修建模式。这种修建模式下,投资方会跟小区的停车管理方签订收益分成合同,但以这种方式回收成本的速度并不快。

该小区停车管理方介绍,小区单个立体车位的造价成本约两万元,而小区的立体车位租赁费是一年2400元,即使这笔费用全归投资方,单个车位也需八年左右才能回本。考虑到收益还需刨除运营成本,且要与小区停车管理方分成,真正的回本时间更长。

这个小区的立体车库刚投用三年,目前仍可正常使用。但记者发现,车库的投资方车上停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回收成本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天眼查网站可以查询到,虽然该公司仍处于“在业”状态,但已被定为“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相关法律诉讼有上百起。记者尝试拨打广告上的座机和手机全部显示空号,公司的官网同样无法打开。

多原因“瘫痪” 暂没钱处理

电动车、摩托车、纸箱、垃圾袋、枯枝败叶……东城区上龙西里小区40号楼楼下的立体停车库,目前也处于“赋闲”状态。这座立体停车库结构为三层,共计19个车位。而如今,虽然车架成色依旧较新,但只有一层车位停放着三辆汽车,上面两层则“嗷嗷待车”。而更多车辆,则紧凑地停在小区内各角落和立体停车库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联系该立体停车库制造公司,一名客服表示,公司暂没接到上龙西里小区需维修车架的请求。“建议您问问物业。”该客服表示,立体停车库一般维保期为一年,如果有续保,公司会帮物业维修;而如果没有续保或者将维保业务交给其他厂家,“我们是不管的”。

强制为立体车位买保险

物业专家、停车问题专家路军港认为,立体停车库频出“状况”,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小区开发商为验收而上马的车架质量良莠不齐;同时,立体车架维护成本较高,相关方长期运维的意愿不强;立体停车库的运营风险较大、长宽高尺寸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等都容易带来问题。

对于遭遇尴尬的立体停车库,路军港给出三种解决渠道

“一是可寻找第三方资金比如投资公司等介入,帮助解决困难;第二,厂家应根据最新实际,增加车位的长宽高。另外,也可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公司提议,以业主集资的形式自己建设。” “立体停车库一定要有包括规划、开工、施工、运营等环节的监督。”路军港认为,当前最需补齐两个强制措施。

一是强制性对违法运营作出规定。目前对特种设备有一些约束,但还需更细致。二是强制性要求运营商为立体车架车位购买保险,降低运营风险“他说,收入、服务和维保都稳定,运营风险有人承担,立体停车库才能够更好推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我们及时删除或妥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