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分辨一件军大衣的好坏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布料的触感是否顺滑;二是其领毛沾水后是否打绺;三是内衬棉花在强烈运动中是否会受影响

军大衣在市场上真真假假,良莠不齐主要归因于它的大众化需求和高昂价格之间的矛盾。

军大衣刚入中国时,有着许多其它服饰难以匹敌的社会地位,主要为军队中的高官服务,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后才在军中和民间普及开来,也从这以后,军大衣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贴近中国人民的生活。

那么,从民国走到新中国成立,再到见证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伴随着人们上百年风霜雪雨的军大衣又怎样被淘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跨欧亚的冬季暖绒

有《国风·豳风·七月》中写:“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古时为了御寒,人们常以动物皮毛为原料制成冬衣,像周朝的裘装,就是流行于贵族间的必备冬服。

而后随着身份地位的强调和礼节需要,又将裘分为五大类,分别为黼裘、良裘、功裘、亵裘和大裘。军大衣则是将皮毛换成了人造棉花,其最初的功能和裘相似,主要用于御寒,尤其是在常年阴寒的欧洲和俄罗斯山区。

一九零一年,从放牧人服装中找到灵感的英国人博柏利,在考虑英国天气后发明了名为华达呢的面料,制成世界上第一件军大衣,为了帮助在冬季作战的部队顺利行动,军大衣便在军中普及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尽显绅士的英伦之风

在英国,许多的男装设计最初都是为军队中的官员所服务的。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牌有Burberry、Kent&Curwen、Abraham Moon等。

其中Burberry所设计出的第一款风衣为黄色,背部特意安装了能起到保暖的厚片,下摆部位宽大以方便行走,腰间还配有能够放置弹药、军刀的金属腰带。

总体来说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功能,不仅防风,还能防雨防冻

之后为了军队冬季的作战和隐蔽性的需求,将原来的黄色改为绿色,同时加大加厚,不仅有利于部队躲避敌人眼线而且必要时还能作为临时睡袋,减少作战准备时间,因此这一品牌的英国军大衣在军中具有较大的普及和认可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中国人的生命之绿

从一八四零到一九四九这一百多年里,在繁忙的内外战争中,中国的工业薄弱、农业遭受重创,军队的装备大多依靠进口,就连军大衣也是。

中国第一个了解军大衣存在的人是袁世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欧洲人身上发现了这种保暖又美观的军装,于是进行效仿,并根据中国人的身型做了一定的改版,主要为高职位的军官配备。

但军大衣在中国始终无法全面普及,即使后来盼到了新中国成立,各方开始着重强调经济的发展,但参与朝鲜战争的中国部队中,都有大批的士兵因所穿的服装无法寒冷而献身他乡。军大衣在中国真正普及还要往后延续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军中第一次为全体官兵配发的统一冬装是一九五零年的50式,五年后改为配以军衔的55式麦尔登挺阔式解放军军服,以及之后被称为中国军大衣经典的65式。

直到2007年,中国全军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军装更换,之前的棉花军大衣被替换成了更具现代美感,更彰显中国特色的羊绒军装。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鸣条之战是夏王朝被商汤所灭的标志战役,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时代——商殷。商朝相对前朝有更多的,更庞大的战争,参战人数由几千发展到上万,为协调作战和方便管理,统一的军服便因此产生。

随着战争升级,军服也得到改善,从最初的皮甲到青铜甲,再到战国中后期的铁甲,一方面是展示军威,另一方面也是为最大程度保护士兵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战服都明显过重,宋绍兴四年后,规定步兵的铠甲以29.8KG作为上限,长枪手为32KG至35KG,弓箭手为28KG至33KG等等,严重影响了军队作战的机动性。

与之相比的抗日战争中,一挺三人同扛的马克沁水冷机枪就重达50KG,一把子弹容量三十发的九六式轻机枪有9KG,即使是最轻的军用大刀也有2KG,如此重量叠加之下,军大衣的实用性下降之后,不得不逐渐被取而代之。

1.改革开放的时代之歌

改革开放不仅是对过去生产生活方式的告别,也让贫穷的中国人在新的观念指引下走上了致富的小康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不再统一给国民发放粮油、服装,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使得人们的服装颜色不再只有单一绿色、蓝色和灰色等,款式也不再局限于之前的直筒,而是逐渐多样化、丰富化、时尚化

深绿的军大衣也因此逐渐平民化、大众化,然后湮没在更加潮流的服饰之中,成为历史的代表。

2.新事物的功能性替换

07年时,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空军都在军服上有所更换,从礼服到常服,再到训练服和标志性服装全都重新进行设计和排版。在过去为了达到室外的保暖需要,一件以棉花为填充物的军大衣会达到六至八斤,十分厚重。

再加上作战时所需要随身携带的武器,使得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灵活性大大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现代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强的战争中,军大衣的墨绿色十分容易被甄别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无论是从冬季军服的良好保暖和透气功能还是军队的高隐蔽性要求,军大衣都显然不能够与更加轻便舒适的羽绒服和帅气威风的迷彩服相比,这就是军大衣逐渐在军队中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从偶然的灵感迸发到普及军民,从英国到德国、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军大衣在冬季的御寒效果受到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加入了各自国家的特色和审美元素。

源于生活而始于战争,二战之后,与英国有着往来的中国人,也将时尚大气的军大衣引入,并根据亚洲人的身材进行改版,一路从高官专享走向普通士兵,再成为大众所爱,可谓备受瞩目。

然而在告别了“物以稀为贵”的生命历程之后,面对一个新的时代,军大衣在作战时轻便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暴露出来,和古时的手动重型兵器、金属铠甲、头盔同样,只能被更加符合现实所需的装备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