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九方(1971.9.21——),自署訸堂主人,陕西汉中人,在职研究生,创建陈九方文艺社,独立从事文艺思考与实践,已退出社团组织,无文艺派别和艺术身份。

艺术理念:古今通变,东西互鉴,阴阳相生,雅俗同观。

艺术遵循:敬天地,法古今,会东西,向死生。耻于虚情伪秀,努力让作品发声,温润自己,美好他人。

凡四十余年,涉猎诗书画印四种,研习人物、花鸟、山水三类,偏心文史哲、儒释道两学。近十余年系统学习考察大秦岭人文历史风情,倾情描绘大美秦岭系列壮阔山水。

自1989年国画作品《秋实》入选中国首届风俗画大奖赛,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签章证书以来,已在全国、省级书法、绘画展赛中获奖39次,已有1760余件作品被书籍选录、媒体推介以及单位和个人陈列收藏。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南方周末》《陕西日报》《散文》《杂文选刊》《紫光阁》《各界》《共鸣》《中国书画报》《美术》等全国6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文艺评论380余篇。曾被《作家诗人报》《民声报》聘为特约撰稿人,被《陕西日报》等评为优秀撰稿人。受邀在部分院校及行业讲授书法、绘画和美学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爱大秦岭

文·图/陈九方

整整四十八年,我竟没有走出一座山。无数次努力抗争,试图逃离山的束缚,去拥抱现代文明,体验生命绽放的精彩与充实,近天命之年,才发现我出发的地方就是终点。生在山里,长在山里,不会少于三生之幸的!我不再因是山里人而逃避,因为这种基因已融入我的血液无法清洗。

遍查典籍,探寻这山的名字也莫衷一是,只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使这座位于中国版图中央的巨大山系,被称为秦岭。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当这座横贯东西,统领南北,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自信从容地奔向中原大地,在漫漫征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簇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于是承载起“中华父亲山”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上说秦岭是华夏的龙脉、福脉,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以神奇、博大、高峻、奇险、秀美、丰富闻名于世。亿万年过去,秦岭带着智慧的深厚积淀,怀着悲悯的情怀,在地球生命的时间里,千山万岭,湍急水流,云海翻涌,历经岁月洗礼,沧海桑田,依然矗立在我们仰望的目光里。当我们都成为历史,而你却永恒成历史的见证。我认同秦岭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

我生活于秦岭南面的一个山村里,在度过的时光中,几乎每一天都与秦岭相遇着。在高高的屋顶上,在挺拔的树枝头,每天的凌晨、中午、黄昏乃至苍茫的月色里,我都会远眺秦岭的四季变幻:看你山花烂漫,看你碧绿如洗,看你层林尽染,看你雨雪纷飞……秦岭,已成为我生命的依恋,成为我生命的构成。这样的依恋,这样的构成,也一样印证在同怀者的生命历程中吧。只不过或远或近,或深或浅,或诉说或敏悟罢了。

翻阅中华文明史,秦岭既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文明,也成为古代中国“立儒、生道、融佛”之地。在这里,中华文明燃起星星之火,农耕文明开始奠定,礼仪之邦得以成形,中国走向大一统;我们从“秦人”演进到“汉人”,直到今天的中华民族。因为秦岭的呵护与滋养,才有了南北的安逸与富饶,才有了十三个王朝的风云际会,才有了历史展开的壮美画卷,才有了这一方山水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以及继往而开来的美丽传说。正是秦岭的博大宽厚与灵动,不仅造就了中国南北迥异的自然生态,也成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地,更成就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没有理由不赞美你,只会无条件亲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五千年乃至更长的中国历史中,数不尽的英雄豪杰在世事纷繁的演进中,秦岭成为他们创写史诗的竞技场,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荣光。他们的丰功伟业激荡在秦岭的天空,璀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李耳,张骞,蔡伦,诸葛亮,李固……以及为建立新中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名字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闪耀着光辉。“成竹在胸” ”鸡犬升天”的成语故事至今在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事件,成就了大汉民族的一段辉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已无法想象韩信穿越秦岭,要到何方;寒溪河边,萧韩坐过,屈膝长谈的青石板是哪一块,石板上是否已长满青苔,余温是否已被岁月消散?

我以为秦岭不仅是中国大地上的生态家园,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港湾,更是我们守望乡愁的共同依恋。因以地质构造百科全书、世界动植物基因宝库和中华文明的典藏地而成为中华民族合和南北的“父亲山”。好似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恒久地高挂在中国大地的中央,令无数中华儿女心之向往,使多少游人沉醉留恋,让多少文人墨客心潮澎湃,叫多少侠客隐士坐看云起,令多少英雄豪杰壮怀激烈……华山、老君山、太华山、少华山、骊山、王顺山、翠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山山都有讲不完的传奇。

对于我们个体的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探寻秦岭的博大与精微。因为秦岭,我们读到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宏制丽篇。常记得,数年前一位好友用秦岭脚下的洋县方言朗读《长恨歌》,至今耳畔萦绕着别样的心音。至于王维描写秦岭的诗句,更是金句连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最是人景相融,真在眼前汇演。韩愈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便把自己刻上了秦岭,写在了史册,引发后人无限的遐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一部秦岭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开创史。秦岭那边发现的蓝田古人比北京猿人要早几百年,秦岭这边,广汉三星堆代表了五千年前的文明;秦岭那边是十三朝古都西安,这边是富庶的汉中和四川盆地;秦岭那边是黄河,这边是长江。巍巍的大秦岭啊,你横卧中原,多少年来,你是多少人做梦都想翻越的那座山。

我因工作机缘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个周末往返穿越于秦岭山中,并利用一切机会,试图走遍大秦岭,想要亲近看个够。在四季风物变幻中,那起伏飞动的山际线已深刻脑海间,时时映现。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交通,人们可以轻松穿越秦岭的东西南北,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始终会有一座山,就象人总会做梦一样,你也许会为家人平安忧心,为爱情失败痛苦,为子女成长犯难,还有会感到自己平凡平庸、能力不及、事业难成,......我们经历的每一个问题就象一座大山,能否翻越它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走的欢乐和攀登的快愉。

我虽生在山中,但最初并不懂得欣赏山水,那时对山水美的鉴赏力是麻木的、混沌的。我也相信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也不一定都懂得欣赏山水,他们对山水美的欣赏只停留在浅表的文字里和不变的书本中。当我们试图从山中走出来,闯荡天涯,经历世事风雨,感知人情冷暖,承受爱恨离别,然后再回到山的怀抱中时,才真正懂得欣赏山水。当封尘的故事鲜活于眼前的自然景象时,在相映互照中,无论现实中的自己伟大或渺小,成功或失败,光彩或卑微,便会生出魂灵的动感。此刻我们对山水的爱是真诚的、深沉的,因为这种爱已经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哲学和生命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生存的逼迫,我曾向往山外精彩迷人的世界,我以为远离大山就是走近幸福,翻越山岭就会赢得某种成功,而当离开山时,我才真正认识山,我骨头里生长着山的基因,身体里循环着山的血液,吃喝着山中生长的食物,说着变不了的山腔山语,我想要找寻的都在这座“父亲山”里。我感谢上天让我明白的不是太晚,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山水情怀,画笔就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我真诚地爱着你,爱你到骨髓里,我誓言这爱远远超越于功利,我想要找到个体生命与大自然的默契和共振,对生命对宇宙更深层的探寻,也是孤独直行的自我慰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悟得,让我变得宁静而单纯,少了得与失的顾盼 ,淡了名与利的困惑,惭惭与自然山水有了一些共鸣,在日积月累的感念中,常常见山生情,遇水动意。在相拥而泣的感动中,常常彻夜难眠。秦岭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我想艺术应该就是要表达这些才出现于这个世界上吧。要捕捉秦岭的博大与壮阔,表现其缥缈和神秘,抒发至纯至真的爱恋,需要我首先在精神上与秦岭相通,至少也要慢慢靠近……很多时候我会被一个最简单的场景打动,以至出神,以至沉思遐想,长久不忘,真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在心里升腾涌动——我被秦岭真的感动融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一提笔我就变得自由、欢快,流动的思绪变成一幅幅凝固的画面。画画就像一道光,它在黑暗的迷途中给我光亮。我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一种东西,可以让我们超越平凡世俗的生活,抵达诗意和远方。

秦岭,是你点亮我梦想的心灯,往后余生,我要倾情报答你的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