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这个操劳奋斗一世的皇帝与世长辞,临终留下了一句话——“燕王不可不虑”。这说明朱元璋可能对藩王同中央的斗争已经有了预感,但是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无能为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在锦衣卫的文书中,发现一个死囚的名字,疑惑:他还活着?

朱元璋剧照

随后,一场围绕皇权问题的斗争,就更为激烈地展开了。我们都知道,早逝的太子朱标曾对燕王怀有戒心,原因就是因为皇位的继承问题。朱棣本人不仅对太子特别的恭敬谨慎,而且当晋王朱以语相侵时,他的表现是那么的老实、忠厚、怯懦。事实上,这正是朱棣的过人之处。

《明史》和《明实录》之中都记载明太祖死后,诸王往京中奔丧。燕王却到淮安用事者矫诏,令诸王即还。可见此时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而朱允炆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便是削藩。

但朱允炆这么做,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削藩遍及诸王,结果把诸王更推到燕王朱棣这一边了。此时的朱棣,则明智地站在了藩王的立场之上,成为诸藩的护卫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剧照

朱棣这个人是相当有作为的。他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更为难得的是,朱棣做事还十分隐秘,他积极地准备,网罗了大批人才,却没有引起当时还在世的朱元璋的怀疑。

最终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兴兵,并且从朱允炆手中夺得帝位。事实上,朱棣从明太祖钦定的合法继承人手中夺得皇位,这种行为本身就严重地违背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无论朱棣如何为自己开脱,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篡弑”,这是有悖于君臣之义的。

朱棣自己也很心虚。这种“得罪天地祖宗”的不安心理,给朱棣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正因如此,当朱允炆遗留下来的大臣们不肯合作的时候,朱棣便开始疯狂的屠杀。

朱棣设置了东厂衙门,恢复了曾被废罢的锦衣卫,而他的屠杀株连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确实是在历朝历代都很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剧照

解缙就是一个例子。《明史》曾评价解缙说:“少登朝,才高……然好臧否,无顾忌”,可见解缙这个人确实是有本事的,但是他的缺点就是话太多,容易招来祸患。

解缙辅佐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皇帝。在朱元璋时期,解缙虽然初出茅庐,不谙官道,但是架不住他的才气“四溢”。正因如此,解缙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和培养。解缙“敢言人之不敢言”,但遗憾的是,他在许多军国大事方面与朱元璋的意见不合,因此被朱元璋闲置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剧照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解缙虽然以“被冷落”的代价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无法真正改变自我。再加上解缙是先朝的旧臣,因此他在永乐年间遭到了更大的不幸。

朱棣对解缙他们这个派系,其实是心存戒备的。朱棣将解缙升为侍讲、侍读学士,还让他总裁《太祖实录》和《列女传》。表面上看朱棣对其宠信有加,但实际上此时已经隐藏着深深的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衣卫剧照

解缙因为“弃安南”和“定储位”这两件事惹得朱棣震怒,最终被朱棣投入狱中。解缙在监狱中度过了五年的艰苦岁月。

直到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朱棣在阅览锦衣卫呈上的文书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朱棣十分吃惊地问:“缙犹在耶?(解缙还活着?)”锦衣卫指挥使会意,回去便将解缙用酒灌醉,埋杀在积雪之中。一代才子终魂归天际,时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