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类的历史上,自从城镇形成之后,人为的迁徙趋势一般都是从农村朝着城镇集中,虽然也有反向流动的时候,但大多发生在战乱或者瘟疫期间,和平年代则不多见。

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大规模地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十年之间迁徙人数以千万计,迁徙的对象是刚毕业和就读中学的知识青年(知青)。这就是俗称的“上山下乡”运动。

百万青年响应号召

关于上山下乡这个运动最早的时候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和海岛进行志愿垦荒事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那时候的规模还比较小,也没有在全国范围铺开,可以说是上山下乡运动的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出现粮食减产和城市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知青参与到农村建设的工作。

从1962年到1966年共计派遣知青上百万人。这个时期的下乡知青多数都是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愿来到农村和边疆参加建设的青年,对当时全国农业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地开展则是从1968年始到1978年的十年间,这个时期参与运动的知识青年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全国城市中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都参加过这个运动。直到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才通过各种途径陆续返回了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蹉跎岁月—艰苦的上山下乡的生活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建设兵团进行开荒,通常地处荒无人烟的边疆和海岛,生活补给较为艰难;另一种就是到偏远乡村进行“插队”,和当地贫苦农民生产、生活在一起,条件也非常艰苦。

远离了城市,远离了电灯和自来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点起煤油灯,打井挑水,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尽管起早摸黑地在工地或农田里劳作,但仍有人吃不饱肚子。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洗澡成为一种奢侈。

冬天的取暖也常常因为燃料运输困难而得不到保障。更为要紧的是,医疗卫生和交通运输等条件相当落后,令很多人在下乡早期相当不适应。影视剧《蹉跎岁月》里的男主角柯碧舟,不慎摔伤致大腿骨折,因为没有条件医治或转送出去医治,在床上足足躺了几个月才可以下地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艰苦还是可以克服的,但有一种艰苦叫做危险,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幸免。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描述了下放到西北边陲拓荒的女知青裴晓芸,25岁的生日那天正好轮到她站岗,当晚恰逢暴风雪,在零下24度的严寒中壮烈牺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部分知青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觉困惑迷茫、身处绝地,由于看不到希望与前程,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调回城里去。也有的人淡然地承受逆境,韬光养晦,不断磨练意志,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动力—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50多年前,大量的知青涌向边疆和农村,给这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增添了一支支生力军,同时也给沉寂已久的大地注入了新的动力。知青们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迎接他们新的生活,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散发着青春活力。

西北的荒漠上树立起了繁华的石河子边城;东北的荒原变成了巨大的粮仓沃土;西南的原始雨林里冒出数以千亩计的经济作物橡胶林;东南的落后山区里聚起一座丰碑似共青城……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光辉的足迹。

十余年间,发动上千万人投入农村经济建设,真可谓是个奇迹。知青们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让落后的乡村和边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活力—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文化的影响

知青们的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城乡文化的一次相互交融的盛宴,那个年代,文艺传媒远远没有现在发达,人为的表演为主要方式。

知青们下放到乡下,在劳作的间隙积极开展类似唱红歌、排演样板戏、打快板等等多种方式进行娱乐,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让很多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乡亲们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生活。

当年,在我国广大农村的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水平都相当低下,文盲群体普遍存在。尤其乡村生活条件非常差,难以组建学校招募教师,加上交通不便使得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

而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有一部分知青担任了乡村教师,从事文化普及和启蒙教育工作,为落后地区开展扫盲运动和提升当地人的文化素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背井离乡的知青们也在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汲取当地的原生态的文化养分,丰富了自身的精神认知,激发出艺术的灵感。

张艺谋生长在城市,但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有赖于当年他在乾县农村插队的经历。和张艺谋一样,诸如陈佩斯、陈凯歌等等一批同时期的文艺界名家很多都曾经是下乡的知青。

新潜力—上山下乡运动对一代知青成长的影响

在上山下乡运动期间,知青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体力劳动,系统性的学习几乎被完全搁浅,使许多知青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读书无用”的思想日渐弥漫。

只有部分意志坚定者能坚持下来,借机充实不断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改变命运。

孟子有言:“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其所不能”。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中部分有志知青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炼,形成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他们心怀人民群众,能力出众而且有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城后,或重拾学业或参加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些人逐渐成为学术界、文艺界以及政界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就如核心领导层中,近四成人有过知青下乡经历。在中国科学院中现任院士中,有48人经历过上山下乡,其中就包括今年的英雄李兰娟院士。

结语

上山下乡运动离我们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我们今天仍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了解到一些当年的场景。

初看上去这场运动犹如一块死寂之地,不断吞噬着知青们的青春和梦想。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场运动就如同一座试炼场,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之后,让他们甩开了空洞的主义和思想,非常务实地探寻前路,并以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为将来展现出一片片盎然的生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