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1月的时候,为了进一步保护那些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有很多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宝级文物,比如后母戊鼎、陶鹰鼎、马踏飞燕等。不过,排在这份名单首位的却是一件叫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的文物,很多人在此之前可能都没有听过这件文物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无一例外都是非常珍贵的,全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彩绘鹳鱼石斧陶缸虽然不如马踏飞燕、陶鹰鼎等文物出名,但是它的珍贵之处却一点也不比其他文物低。这件文物上面描绘的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幅画,称得上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鼻祖。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件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属于仰韶文化的瓮棺葬具,也就是远古时期人类所使用的棺椁。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是人类文明早期的绘画艺术杰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后的数据显示,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距今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属于史前文明的重宝之一。这件文物的发现过程,也非常令人感动,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坚持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出土于河南省汝州市的阎村遗址,它的发现者名叫李建安,是一个十分热爱考古并且有着一定考古知识的普通农民。在1979年的春节期间,李建安从汝州纸北大队阎村东距黄涧河西岸60多米处的一个竹园附近挖出了13个残破的大陶缸,这些陶缸中就包括后来震惊考古界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李建安将这13个陶缸运回家后,却被家人一顿嫌弃,认为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太晦气,让他赶紧将这些陶缸当垃圾丢掉。李建安见到家里没地方摆放这些陶缸,只好将其运到了自己上班的地方存放起来慢慢研究。那时候的人们普遍缺乏文物保护知识,同事工友们见到李建安把几个大陶缸当宝贝,都忍不住笑话他。李建安也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仍旧利用工作之余整理这些陶缸。因为他明白,这些陶缸每一件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李建安因为工作调动,被派到另一处地点上班,他仍旧没有丢弃这些陶缸,将陶缸一起带到了新的工作地点。随着对陶缸研究的日益深入,李建安越发感觉到这些陶缸的珍贵之处,他三番五次跑到原临汝县文化馆,要求将这些陶缸上交给国家,但是都遭到了无情地拒绝。

当时临汝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对远古时代的陶器知识所知不多,根本无法明白这些陶缸的珍贵之处,再加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李建安上交文物的请求。就这样,这13个大陶缸只能继续待在李建安身边。直到2年时间过去后,文化馆工作人员可能也被李建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终于同意接收这13个陶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收到文化馆的通知之后,李建安兴高采烈地将13个陶缸装上了木板车,拖在自行车后面走了几十里路送到文化馆。当时担任临汝县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亲自接待了李建安,对他这种锲而不舍保护文物的精神做出了表扬,并且还奖励他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虽然李建安上交了国宝级文物,却连一个奖状都没有,但是他仍然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这些国宝终于有了一个安全的落脚之处。

再后来,随着考古学家对阎村遗址的深入挖掘,李建安上交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也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在考古学家的建议下,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作为国宝级文物被紧急调运至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不久之后,国家博物馆在河南征集文物,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最终被国博收藏,成为国博诸多“镇馆之宝”中的一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能够被专家们发现并且最终大放异彩,多亏了李建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文物保护精神。如果不是因为他一直锲而不舍地向文化馆上交文物,这件珍贵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还不知道要埋没到什么时候。虽然他最后只得到了5双线手套的奖励,但是他作为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的发现者和保护者,会被人们永远的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