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为何只拟挖2公斤土#

有人采集和无人采集两种方式究竟哪种效费比更经济?

火箭发射时的载荷和采样的多少有何关系?

从采集到成功回收还要克服哪些困难?

这几天,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的吕姆克山脉附近,一时间,不管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关注的从业者,还是普通的对新闻稍加关注的网民,都会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咱们中国人终于向星辰大海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五号是去探月的,去挖土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了。那具体怎么个探法,月球的土怎么挖,听我来说一说?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呢,还是要测量一些月球表面的数据,但有一项和以往探月不同的重要任务就是,这次探月嫦娥小姐姐还需要带回一些珍贵的月壤以供地球上的科学家们研究。到月球上挖土这事儿不止咱们中国想干,美国和苏联早都曾经都干过了。其中美国先后6次带回了约380千克的月壤和月岩样品,而苏联则带回了0.31千克的月壤样品。由于月壤、月岩非常珍惜,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还将这些样品作为国礼赠送给他国,无形之中又秀了一次美国当时超前的科技——尤其是航天领域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美国苏联的功勋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还是看自己家嫦娥五号。根据媒体报道,嫦娥五号这次探月预计将带回2千克的月壤样品。其中,表取1.5千克、钻取0.5千克。表取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咱能把登月探测器放上去,那么通过机械手控制仪器抓取,就能实现表面取样。所以说采集月壤主要难度在于这个钻取,当然,最具价值的也是钻取的这0.5千克的样本,毕竟这是从月球土壤深处取的样,与长期暴露在外的月表土壤相比蕴含了更多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实现这次钻取采集,我国相关研发人员在原有机械臂的基础上再度创新,在机械臂的末端添加了钻取采样器,一改以前机械手只能干粗活笨活的刻板印象,让它的用途瞬间灵活起来。

那有人会疑惑了,又是探月车又是机械手、既然无人采集样品这么麻烦,为什么咱们不派几个宇航员去月球上人工采样呢?不仅方便,还挖的多。至于技术,美国上世纪就已经载人登月了,难道我们还不行,还是干不过美国啊,其实持这样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数。

但是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探月计划不是盲目跟风争一口气,也不是比谁挖的土壤多谁登月登的更勤。这背后都有一笔经济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引出下个问题了,载人登月到底要花多少钱?想必大家还记得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的那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响彻整个地球,震撼所有人,人类登上了那个没有氧气没有水的遥远星球,这句豪言壮语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花了当时美国政府25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2200亿美元,阿姆斯特朗的那一小步是上千亿美元的消耗。上千亿美元什么概念,二十艘福特级,美国现在核航母就剩11艘了,如果有钱它多造点称霸海洋不香吗?上月球上抠扯那点土垃咯子,不能吃不能喝,只能装装*。所以美国人只能是心里酸酸,确实没那个实力了。

航天产业任何一个小细节背后都是几千家上下游公司、几十万产业工人的支撑,哪怕对美国这个巨无霸而言,也是名副其实的砸钱"无底洞",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失去了再次载人登月的"兴趣",一次两千亿美元的探险,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嫦娥登月,为什么我们只带回2千克左右的样品呢,是不是太少了,美国每次都上百千克?其实也不是我们不想多带,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计算后,算出我们的航天器能承担的最大合理负载。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科学概念,我们的航天器并不是先造好发动机、太阳能板,返回舱等设备,最后再看还能搭载多少东西,然后往上放。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事实上,我们国家的航天器一开始就是为科学目标服务的,是先设定了要携带多少公斤级的月壤返回地球,然后才有了嫦娥五号的整体设计,这个两公斤的负载目标就让嫦娥五号的总重达到了8.2吨,如果要增加几公斤,那么整个嫦娥五号的各项指标就要重新设计,最后可能总重量大大超出预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要载人登月,增加几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的负载,那所要消耗的资金和技术难度将是天量的,相比于无人采集所需要的机械手和自动钻取系统那点研发经费,为了方便挖土而选择载人登月这种无底洞模式可是不够精明,糊涂先生算糊涂账了。

最新消息是,虽然我们的探测器已经到达月球表面已经"挖土"打包完成,准备返回地球了,这次采样任务还不算成功。怎么把采集到的月壤成功运回来也是一个大难题。

要想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月壤信息,我们就不能只只局限于把它带回来,还要考虑怎么不受污染,完美的带回来。否则也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的说法,我们的登月采样机器在采集到样本后,在第一时间通过一个长的高质量的密封袋打包封装,确保保证样品返回地球后不受污染,也防止样品在返回途中溢出导致事故。

"月球快递"第一步已经完成了,就等着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了。返回大气层后,面对高速摩擦带来的大量热量相信以前多次试验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着陆时月壤样本能否抗住碰撞冲击是一个全新挑战,不过相信月球上都完成的很好,回到地球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了,让我们在未来这段日子里将和全世界一起,等待它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