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廉吏故事,叫《不贪为宝》,其主人公便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今商丘)人子罕。子罕名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吕氏春秋》称其为相。

那时候,人们把玉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对富贵人家常用“金玉满堂”来形容。几千年来,帝王的印章是用玉雕刻的,称“王玺印”,可见玉之宝贵。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叫做玉佩,以此显示自己有身份。子罕在位时,便发生了一个关于玉的故事。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尔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这一记载说的是,春秋时,都于睢阳的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就去把它献给子罕,而子罕却不接受。献玉者觉得蹊跷:我献给他这样宝贵的东西,他为何拒而不纳?莫非怀疑玉是假的?田此特地声明,说:“我把它拿给雕琢玉器的人看过了,雕玉师认为此玉是真宝奇品,所以小人才敢将此玉献给您啊!”子罕理解他的真心,语气温和而委婉地说:“不是我对这块玉的真假有怀疑,而且咱俩的价值观不一样。你以这块美玉为宝,而我以不贪的品德为宝。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就失去了你的宝贝;而我若接受了,我也失去了我的宝贝。那样,我们两个就都没有宝贝了。还是我们俩都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听了,心中佩服,但还是想把玉献给他,向他行礼说:“这块玉太宝贵了,小人身怀此宝,怕有人谋财害命,不敢外出,我献出这块宝玉来,可免我一死啊!”子罕听后,便留下献玉人,让雕琢玉器的人为他雕琢成器出售,把钱给了献玉人,这个人富裕后,才让他回到原住的地方。

故事不长,却活灵活现地记载了子罕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又体恤入情的光辉形象,千载而下,凛然如生。

子罕不但自己不贪,而且还阻止别人贪。当时,宋国算不上大国,处于楚国和晋国南北两个大国争夺中原的交通要道,也处于齐国和晋国东西两个大国的交往的通道,是大国争夺的重要地区。大国争霸,祸及宋国,宋国不但在军事上要疲于应付,而且城乡农、工、商业都受到极大损害,民不堪受。禁止战争成了人们的最大愿望。宋国左师向戌出使楚国,言及晋、楚和好对各国的好处,楚国大臣屈建说:“此事甚善,只为诸侯各自分党,所以和议迄于无成。若使晋、楚属国互相朝聘,欢好如同一家,干戈可永息矣。”向戌倡议晋、楚二君相会于宋,面定弭兵交好之约。之后,向戌奔走于晋、楚和其他诸侯之间,努力促成晋楚和好,结束战争。宋平公三十年(公元前546年),晋、楚和多国大夫受命陆续来到宋国,于宋国蒙门之外商议,照朝聘常期,楚之属国朝聘于晋,晋之属国亦朝聘于楚,其贡献礼物各省其半,两边分用,遂歃血订盟。从此,频繁的战争结束,向戌为宋国和诸多诸侯国做了一件大好事。向戌自恃主持弭兵有功,向宋平公请赏,要求赐给他城邑。宋平公赐给他60个城。他高兴地把简册拿给子罕看。子罕一看,气愤地说他“贪得无厌达到极点了”,削掉简册上的字,扔在了地上,将向戌教育了一顿。向戌无地自容,立即辞退了封赐的城邑。

常言说:“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小官吏因经不起金钱和珍宝的诱惑,贪得无厌,损公肥己,结果断送了自己的一生。而两千多年前身居宋国要职的子罕却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他以不贪为宝,不但自己做出示范,而且还教育别人不要贪,这是多么高尚的仕德啊!想起当前一个个贪官落马,难道不令人深思吗!难怪贤臣魏征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地感叹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来源:商丘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