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一个被四川人民口口相传四百年的大魔王。不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一些看了几篇网文的人开始对“屠川”这个事实本身质疑,认为是后来清朝的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合法性去污蔑这位农民领袖。尤其是“七杀碑”被证伪之后这个说法似乎更能站得住脚了。但是事实的真相正如他们脑补的那样吗?

【事实上四库全书是明确记载了原文的】

这个指控有个看似非常合理的,那就是四川是张献忠的根据地,张献忠的大脑被鸟铳射了去屠杀自己的人民?而且四川前前后后抗争这么多年,人都被张献忠杀光了,谁来抗清?事实上说这话的人估计对明末的四川形势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张献忠真正打算放弃湖广和江西转而进入四川是在崇祯十六年的十一月,之前其实更多的是劫掠性质的战争。而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很大程度和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关系不好有关。此时李自成已经歼灭了孙传庭的部队,隐隐已有取代明朝的架势。但是,张献忠有着数次归顺明朝又不断反叛的前科,说明其骨子里并不甘心寄人篱下,而且李自成对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多少信任。于是张献忠选择前往四川,借助四川的天险优势来对抗李自成。

【蜀道难于上青天在当时是真实的】

在张献忠入川不久,明朝灭亡的消息就传来了,这导致明军上下战意极低,没多久就让张献忠给击败了。此时,张献忠统御蜀地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在这一前提下他颁布了“不许假借天兵名色扰害地方”“不许文武官员擅娶本土妇女为妻妾”(取自《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等命令。一时之间原明朝的“文臣武将,卖降恐后”(取自《雅安追记》)。这段时间内“兵民守分相安”,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倒也和现代一些人的想象不谋而合。

但是蜜月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痛苦的时间总是漫长的。随着南明小朝廷正式建立,整个四川的政治风向一下子就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首先是明军的残兵在贵州援军的帮助下开始发起反攻,并于1645年春天夺回了重庆市。更为要命的是,之前争先恐后投奔张献忠的人也开始了“行动”,结果在张献忠还控制的成都地区造成了大麻烦。

张献忠这才发现他的统治根基是这么的脆弱,仿佛是风中的残烛。论顺应民心他比不过闯王李自成,论大义他不及南明小朝廷,乃至关外的八旗都有着他不可企及的兵马优势。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残暴,通过杀戮来压制四川人那蠢蠢欲动的心。于是一场悲剧开始了。

一些人咬牙切齿的认为是满清的抹黑才导致张献忠从英雄变成的屠夫。但是无论我们翻开的是明末遗民的记录,还是洋人的记录会发现张献忠的个人形象是如出一辙的。尤其是对于成都居民的屠杀,是张献忠亲自要求外国传教士记录的。在传教士笔下“被拘百姓无数集于南门外沙坝桥边。一见献忠到来,众皆跪伏于地,齐声悲哭求赦…随即纵马入人群,任马乱跳乱踢,并高声狂吼‘该死该杀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呼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惨杀’”(取自《圣教入川记》)。可以说字字句句,无不透露出了张献忠的残忍暴虐。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何张献忠要求西方的传教士写下关于自己罪行的记录?事实上这个和张献忠自己的三观有关。张献忠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杀死同窗导致自己的家人为救他破产,其父亲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或许是张献忠的少年经历导致其人生观念极度扭曲加上乱世的影响,竟然使他认为“四川人民未知天命,为天所弃”(取自《圣教入川记》),而他是来替天行道杀四川人的“天使”。

【出土的张献忠沉银】

为此他洋洋得意要求传教士们将他的言行一一记录下来,甚至要求他们把这些寄回欧洲供外国友人大开眼界。而这本书被法国人古洛东整理后,在民国年间刊印,从作者到时间都不可能被清朝的势力所篡改,也成为了张献忠这个屠夫的罪证。

最后从资格上来说张献忠也绝对排不上号被满清污蔑。首先我们都知道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作为收容了大批明军降丁的闯王,李自成是八旗入关早期最强劲的对手。那么满清是怎么描述李闯的呢?有无“强行黑”呢?至少从今天留存下来的史料来看李自成的个人生活上来说就是以教科书般的“革命军”。不但吃饭上“与众共之”在穿着上也“衣帽不异人”。同时对待一般的穷苦人也算得上秋毫无犯,其本人更是下令“杀一人如杀一人者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取自《石匮书后集》),其军纪之严明在明末堪称鹤立鸡群。

虽然对于官员和商人比较狠辣,但是其目的也是为了军饷,所有落在他手里的都要“籍其家以赏军”。李自成在处死了福王之后更是“令饥者以远近就食”(取自《荒书》)。同时痛斥福王和受到庇护的官员和商人是吸血鬼,不肯一丝一毫赈灾。目前已知对民众最坏的事情也就是拆了房子把砖瓦当军用物资。

【满清记载的李自成的形象简直是明代红军】

而众所周知,在明末北方人口锐减的程度比之西南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口的降低除了因为小冰期天灾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兵祸,在这之中满清绝对难辞其咎。那么满清是否如一些人想象中那样,把锅甩给农民军或者明军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兵科给事中李永茂在巡查顺德府期间记录下了八旗大军过后各地的惨状。他出京到庆都、新乐、真定、栾城、伯乡、内丘、顺德(邢台),“一望荆榛,四郊瓦砾,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迹,并无人踪行走”,而平乡“受患及惨,至今城内止余焦赤残垣,及堆积瓦砾。“"整个畿南郡邑,曾经戊寅之惨(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的入关),惊魂未定,兼以五载荒瘟,民亡十之九。”

这一切都被清朝的刻本收录,并无删改。尤其是遵永之战,阿敏被明军击败之后杀死了投降的官员和城中的百姓,后金方面还对此解释是努尔哈赤政策遗留的过错(取自《满文老档》)。可见八旗早年的屠杀和掠夺在清朝并非不能说的禁忌,更没有大笔一挥让李自成替满清背锅的打算。放过李自成这个几乎统合了北方的大头不栽赃,去污蔑张献忠这个连四川都没控制住的小魔头,显然满清的政治智商还不至于如此低下。

【皇太极并不避讳自己父亲的错误路线】

既然满清在官方材料并无恶意改成“七杀”八旗对自己的罪孽也不讳言,张献忠本人具备了屠川的理由和动机,记录者更是和清朝八竿子打不着的洋人,那么是否就证明四川人在明末的所有灾难都是张献忠所为呢?

其实不然,张献忠倒是想这么干,但是如上文所述其实际控制的只有成都和附近州县而已,屠整个四川是绝无可能的。造成当时四川人口锐减的理由有很多,兵灾、虎灾、饥荒都造成了大量死伤。尤其是饥荒和兵灾简直相辅相成,由于壮劳力被大量抽调,导致土地大量抛荒,结果“地方残民尽饿死,土地尽荆莽矣”(取自《蜀乱》)。而就算是兵灾张献忠也不能算得上第一,明军的残兵才是。一句“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是明末最好的写照,连统治者自己都说“官兵之虐,甚于流贼”(取自《内江县志》)。

用绝对理客中的说法四川人的悲剧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而谁污蔑谁都是没必要的,毕竟就算是“明代红军”的李自成也有把宫女分赏给自己部下的记录,在那个年代没有真正干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