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中国是一个历经数千年历史的国家,见证了各个朝代的更新变迁,历史底蕴极为深厚。而国人,因受历朝历代传下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大家对自己的身后事都是非常看重的,对墓地的选址十分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认为,“风水宝地”一般是处于靠山的位置,讲究一个前有案山,中有明堂,左青龙右白虎,四周有流水环绕,大家都认为这种地方能够招财纳福,藏风聚气,福泽子孙后代。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陵寝也大都在靠山的“风水宝地”里。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因地形的限制,也有很多达官贵人退而求其次,选择在自己居住的平原地区寻找一些小山包安葬。所以在华北平原的丘陵中也有很多古墓的存在,西汉常山王刘舜的墓室就是如此。在盗墓猖獗的年代,特别是河北这种平原地区,能够保存完好的墓可谓是少之又少,而刘舜的墓在这些保存完好的墓室中又能算作其中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常山王刘舜性情懒惰骄纵,且经常行淫乱之事,但因他是汉景帝刘启最宠爱的排行十四的幼子,所以他很少受到责罚,常常都是被宽恕赦免的。而刘舜还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母亲和汉武帝的亲生母亲是亲姐妹,汉武帝也因此对这个弟弟关爱有加。刘舜在成年后,被封为常山郡(今河北石家庄一带),这里缺少靠山的好地势,刘舜也只能选择一个山包作为自己的墓室。

刘舜的墓室是在90年代河北省文物部在石家庄鹿泉区进行考察时发现的。当时考察队在这个平坦开阔的平原里,发现了一个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山包。因为一到夏季,本应该是草长莺飞、庄稼成长的季节,这个山包却是寸草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察专家们觉得这一现象是非常可疑的,向上级报告后便组建了临时考古队对这里进行勘察。考古队在勘察中发现了异常,并连夜申请了驻军封锁这个常年寸草不生的山包。考古队在勘察时发现,导致这座山包寸草不生不是自然成因而是人为的。

这里是垒石夯造的,山包里也含有许多的木炭成分,在墓室的构造中,木炭多用于防水防盗的,考古队因此推断这是一座墓室,而能够以一座山包为墓室的,一定是达官贵人,墓中定有很多值得考察的珍贵文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盗墓贼猖獗,当他们找不到古墓可盗时便会跟随考古队,在考古队发现古墓后,在考古队得到政府批准正式考古前,盗墓贼就会找机会将墓室破坏洗劫,清东陵的古墓就是前车之鉴,这也是为什么在发现这个寸草不生的山包后,考古队申请了驻军封锁的原因,以保证古墓的完整性。

当部队封锁这个山包后,考古队便开始对墓穴进行了发掘。考古中发现当地村民因不知文物的珍贵,将之前在山包旁挖到的那些锈迹斑斑的文物拿去当废铜烂铁卖了钱,考古学家们都为此深感惋惜。经过发掘还是发现该墓损毁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经过抢救性发掘后依然出土了文物7000余件,一些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也出土于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震惊国内考古界的莫过于那3辆保存完好的马车。这些文物中还包括了时代特征明显的器物,如蘑菇形盖钮铜壶,带杵铜药臼、银盒、铜鼎等,制作工艺水平精湛,造型精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据史料记载,诸侯王享有自己的纪年这一规定,从西汉早中期就已存在,而在出土器物的铭文中有“廿九年”、“卅年”的字样。

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宪王刘舜是唯一一位在位29年以上的常山王,考古队也因此推断出墓主人就是西汉常山王刘舜。西汉第一代常山王刘舜的墓葬平面呈一个“中”字型,是典型的汉代大型土圹竖穴石椁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且奢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说:从公元前145年,刘舜被封为常山王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14年去世,刘舜一共做了20多年的常山王,这个时间足以让他为自己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墓葬。考古人员还表示:刘舜墓葬的挖掘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汉时期的丧葬习俗和常山国的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人月圆.山中书事》

《汉书.诸侯王表》

《常山国考古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