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价格战”,很多人的普遍印象就是互联网风口中的企业竞争,例如:当年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场竞争,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免费出行等等。其实这些类似补贴或者竞争主要还是得益于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发展以及市值的增加,使得整个市场中“互联网”财富不断膨胀。由此互联网开始了“抄近路”+“炒风口”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4年之前,互联网公司主要还是以用户和体验为核心基础,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从使用体验和推广中来逐步提升自身权重。但是从2014年之后,“砸钱”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比较显著的一种方式,常见的套路为:某行业开始有新的红利出现,如果是小公司率先入场,然后阿里或者腾讯则开始“挑选公司”进行收购或者入股,为了迅速争夺市场,往往通过补贴砸钱的方式。要么直接收购,要么多次投资占股比例不断增加,达到主控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较典型的是摩拜和小黄车之间的竞争,在摩拜和小黄车还在市场的时候,有不少其他的公司也在做共享单车。美团、滴滴、阿里、腾讯多家共同在背后扶持一家或者多家,然后在市场中决出一个“优胜者”,把这种互联网“养蛊”的模式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模式,可以快速的推开市场,并由市场接受。阿里巴巴和争的是支付平台,滴滴和美团则争的是他们的用户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种“争”最后带来的问题就是:除了摩拜单车最后以10亿套现离场之外,小黄车从最高估值近200亿到最后破产清算,其他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也在阿里和腾讯相继离场之后开始逐步退出或者倒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口最后都被吹散,这里面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滴滴出行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滴滴出行在北京上线,2015年,顺风车上线。其实在此之前,快的打车已经上线3年,然而因为早期被投资较少,再加上市场4G网络的限制,以及用户还是习惯线下打车。所以快的打车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随着滴滴出行的快速渗透,背后的也开始借助于滴滴平台获得了不少的支付用户群体,由此马云也开始扶持快的。这里其实还有不少其他打车平台的逐步加入,不再一一累述,其背后均为阿里或者腾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巅峰时期,马云和马化腾每人每天出手1亿补贴,那时候对于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来说,确实“舒服”。不过两位大佬都扛不住,谁也不愿意先松口,最后还是私下协商解决,但是最终的代价是滴滴跟快的合并,但是由阿里支撑的快的被雪藏,阿里换来的占的滴滴出行股份,但是却是由软银和阿里共同持股,还有一部分Uber的立场换来的滴滴出行股份,另外就是腾讯先期入股的优势了。而随着大佬的立场,滴滴出行司乘补贴基本再也回不到5年前的水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市场最不缺的是机会,尤其是5G的全面普及,整个市场再度迎来了新的红利期,而这一次滴滴出行不再作为市场的探索者,而是作为背后的投资者的身份介入。与此同时介入的还有美团、拼多多等二线互联网公司。至于说腾讯和阿里,则是还没有到入场的时候,腾讯和阿里入场,一般都是到了要“站队”的时候了,那时候将是整个市场最后的抉择(一般市场剩下三家在前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猜到了是:社区团购。随着2020年互联网不断下沉,以往的O2O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于消费者对于即时性的需求。进而,由兴盛优选、美菜等带头的社区团购,开始逐步由多多买菜(拼多多)、美家(美团)、盒马优选(阿里)等接入并逐步瓜分市场。随着巨头开始不断接入,整个社区团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据统计,二线城市平均每个小区有至少3家团购,并且还在不断加入新型团购,而社区的消费能力和体量是不变的,接下来就是看谁更能砸钱,谁更能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滴滴出行这一次作为投资者,以“橙心优选”接入,随着滴滴出行的介入,社区团购未来的方向将从一二线互联网公司中选出,但是二线互联网公司会更加不会错失这次机会。原因是每个二线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一线梦”,而根据滴滴出行内部消息称:滴滴出行将会出一套类似于滴滴出行跟快的打车那时候竞争的“价格战”方案,从滴滴内部信息可以知道,滴滴高层已经做好了一场长远的价格战的准备。你更看好哪一家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