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者送人以言。

浩瀚星空,清风徐来,一个远去,一个驻足良久。

孔丘当有自己的征途,李耳亦有自己的归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最大的幸运是出生在了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国,得以汲取圣人的智慧,助力自己一生修行。

从大环境看来,社会的安定,制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当初孔子看到了社会出现的问题,渴望寻求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时对人生,对自然,乃至对整个宇宙了解最多,且资源掌握最充足,学问才智过人的莫过于老子。

然而,老子谈道,讲究不妄为,不强求,无为而治,提倡执政者以无事取天下。

显而易见,他的思想境界和孔子并不在同一层面,无谓对错,只是个人追求不同而已。

如同真实和虚无没有明显分界,更多的是由此及彼的朦胧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份迷蒙,却也是多数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初衷。

朝代更迭,兴衰存亡,世道人心,这其间,孰轻孰重?孰好孰坏?

孔子的心无法平静,他首先打破了传统,提出有教无类,使得学习平民化,知识传授不再高不可攀。

他以礼为基础,提出了仁,设置了各种技艺学习,引导人们自觉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国事政变,孔子倡导的学说遭受了现实的拷问。

国君殁了,国家变了,国家将何去何从?孔子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看来,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必然逃不过这两个问题的考验。

但人们心中的向往是不变的:安定,繁荣,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一生的时光也疏忽即逝。

孔子心中的信念不倒,有颠沛流离,有柳暗花明,也有内外交困,但他心胸越来越开阔,带着身边的弟子,一处不得就寻另一处,一人不可便找下一人。

这份豁达与执着,一路的风声雨声也似礼乐之声般,点点孕化在人们心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发没有终点,心中却有方向。

孔子理想的实现,早已超越了成败,超出了时空的局限,超越了生死。

在困境中无数次的拷问,孔子的言行越来越贴切老子的忠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离老子如此之近。

天下之道,何为正道?

人生天命,何为我命?

隐世云游是老子自己的归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主动选择的天命

万古如长夜,孔子从未停止寻找出路,为自己,为弟子,也为受困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这一生,纵使渺小,心中一旦有了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无论理想幻灭或实现,又有什么关系呢?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有一天,我们的修行会由个人而来,渐渐超越个人,回归自然,迎向宇宙的广博,这,不得不说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宿命。

而人生修行的熠熠光辉,照亮每个当下,瞬间即永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一路向前,历史在继续,爱我中国,爱我中国文明,生于斯长于斯,你我之幸!